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背景资料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 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 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所示。随着
背景资料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 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 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所示。随着
admin
2017-11-03
63
问题
背景资料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 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
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所示。随着汛期临近,堰前水位不断上升,某天突然发现堰后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后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溢洪道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发生后,项目法人组织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根据水利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中的“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了处理;施工单位组织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
问题
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
选项
答案
施工单位采用黏性土对管涌群进行封堵不妥;管涌的抢护原则是: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本工程的正确抢护措施: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反滤材料在管涌群出口处进行压盖。
解析
这是一道有关渗流方面的考题,考核考生对汛期施工险情判断与抢险,尤其是管涌处理的掌握情况。施工期间,尤其是汛期来临时,围堰以及基坑在高水头作用下发生的险情主要有漏洞、管涌和漫溢等。根据案例给出地基结构,本工程堰后渗漏是管涌,施工单位采用黏性土对管涌群进行封堵显然不妥;管涌的抢护原则是: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本工程的正确抢护措施: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反滤材料在管涌群出口处进行压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vK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反击式水轮机按转轮区内水流相对于主轴流动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四种。其中,( )的水流从四周沿径向进入转轮,然后近似以轴向流出转轮。
深层搅拌桩成墙施工顺序为( )。
水闸主体结构施工主要包括闸身上部结构预制构件的安装以及闸底板、闸墩、止水设施和门槽等方面的施工内容,其中( )是水闸施工中的主要环节。
某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我国西北某省,枯水期流量很少;坝型为土石坝,黏土心墙防渗;坝址处河道较窄,岸坡平缓。工程中的某分部工程包括坝基开挖、坝基防渗及坝体填筑,该分部工程验收结论为“本分部工程划分为80个单位工程,其中合格30个,优良50个,主要单位工程
以下关于帷幕灌浆施工工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是( )。
单位工程验收可分为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和单位工程完工验收。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由______主持,单位工程完工验收由______主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钻孔爆破法的开挖工作面上的炮孔,按其作用性质和位置可分为()。
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有()。
随机试题
脊柱的体表定位标志,与胸骨剑突在同一平面的椎体是
A.曲马多B.美沙酮C.胰岛素D.麦角新碱E.司可巴比妥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是()。
下列情形属于信用证欺诈的有()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责有()
关于暂列金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交易所会员如对结算结果有异议()。
甲企业为工业企业,拥有三幢房产,分别为厂房A、厂房B和一幢办公楼,其中厂房A为与乙企业和丙企业共同共有,2017年有关甲企业房产的事项如下。(1)甲企业准备将厂房A进行内部装修,添置新的附属设施,经查,甲、乙、丙三个企业事先均没有约定处理方式,甲企业与乙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________、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是数学教学原则中的内容。怎样理解数学的抽象性与具体性;
定积分x2(sinx+1)dx=_____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