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医生在探索甲这种疾病的病因时受到了乙这种疾病形成原因的启发。因为这两种病都发生在年龄相似的一类人当中,两种病的明显症状是发高烧、淋巴肿大和缺乏食欲。另外,这两种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是相同的。所以,这些医学研究者确信导致这两种疾病的病毒是相似的。以下哪项是上述
医生在探索甲这种疾病的病因时受到了乙这种疾病形成原因的启发。因为这两种病都发生在年龄相似的一类人当中,两种病的明显症状是发高烧、淋巴肿大和缺乏食欲。另外,这两种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是相同的。所以,这些医学研究者确信导致这两种疾病的病毒是相似的。以下哪项是上述
admin
2009-05-23
37
问题
医生在探索甲这种疾病的病因时受到了乙这种疾病形成原因的启发。因为这两种病都发生在年龄相似的一类人当中,两种病的明显症状是发高烧、淋巴肿大和缺乏食欲。另外,这两种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是相同的。所以,这些医学研究者确信导致这两种疾病的病毒是相似的。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必须假设的?
选项
A、乙这种疾病比甲这种疾病对大众健康的危害更严重。
B、现代医学对于每一种疾病都将最终发现其治疗方法。
C、拯救人类生命是现代科学技术唯一重要的目标。
D、甲这种疾病是只发生在人类身上的一种疾病。
E、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会有类似的病因。
答案
E
解析
相同症状和相同病因之间的联系必须建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Sz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MBA联考(综合能力)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MBA联考(综合能力)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段中爱因斯坦讲“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宋愈感到钦佩”。下面不属于理由的一项是()。下列各项,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4题。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地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
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在任何时代,近现代史都是史学家的研究中心。史学容易触犯政治禁忌,成为文字狱和其他变相文字狱的主要对象。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朴学反是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文字学)的训诂、音韵等为附庸,在其范围内的诸子、古史考证、地理
人类正面临生物入侵威胁。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进入另一个新的环境,对新环境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如何防止和抵御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们密切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关于生物入侵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对生物入侵的研究历
与曲线y=x3+x2一1相切且与直线6x一2y一1=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
设f(x)的导函数f’(x)为如图1-3-5的二次抛物线,且f(x)的极小值为2,极大值为4,则f(x)为().
某人忘记三位号码锁(每位均有0~9十个数码)的最后一位数码,因此在正确拨出前两次数码后,只能随机地试拨最后一个数码.每拨一次算作一次试开.求他在第4次试开时才将锁打开的概率.
对6位患罕见癌症的病人的研究表明,虽然他们生活在该县的不同地方,有很不相同的病史、饮食爱好和个人习惯:其中2人抽烟,1人饮酒,但他们都是一家生产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工厂的员工。由此可得出结论:接触该工厂生产的化学品很可能是他们患癌症的原因。以下哪一项最准确地概
设p为质数,若方程x²-px-580p=0的两个根均为整数,则()。
随机试题
某药静脉注射经2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A.骨质破坏、坏死B.骨髓内脓肿C.骨膜下脓肿D.反应性骨质增生E.软组织蜂窝织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的病理特点为
表面缺陷探伤技术包括()。
政府干预土地市场通常的手段是()。
某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项目经理部为了更好地对施工现场材料进行管理,根据工程的性质、工期和施工条件,同时考虑材料供应市场情况的影响,对施工主要材料提出了如下要求:(1)使用土质材料时必须了解其主要的物理机械特性;(2)用于施工的粗集料应
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是一个极端的假设,对任何内幕信息的价值持否定态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α值减小时,则会()。
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是指()。
一半球形雪堆融化速度与半球的表面积成正比,比例系数k>0,设融化过程中形状不变,设半径为r0的雪堆融化3小时后体积为原来的,求全部融化需要的时间.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