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高中物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高中物理
admin
2021-03-27
40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关于“磁生电”的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磁场的相关内容。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所给内容,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汁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
选项
答案
教学设计如下: 电磁感应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磁通量的概念、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解释电磁感应的相关现象。 2.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会相关计算,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处理相关的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学会归纳总结法。能与他人交流合作完成实验。 4.体会电磁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体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科幻故事。 科学家带领科考队员乘飞机环地球自西向东考察时,遇到了能源不足的问题,科学家巧妙地利用长导线和一个金属球,借地球这个大磁场感应出了电能。 【设计意图】通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欲望。 2.新课讲授 课件回忆:奥斯特实验(略)。 教师适时引导并提出问题: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能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反过来又会如何?你有什么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用磁场能否获得电流? 教师继续提问: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电能产生磁,磁也应该能产生电。如何利用磁生电? 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磁生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及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师介绍法拉第最初的设想: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的通路,结果发现指针没有偏转,不能产生电流,换用强的磁铁或换用更灵敏的电流表,也没有电流。 究竟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实验来试试吧!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悬念。 探究实验一:磁能生电的条件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要求: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再根据设计的方案做实验,同时把操作方法、现象、得到的结论,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学生动手实验,对有困难的实验小组,教师可进行辅导,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 [*]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作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作感应电流。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对比,进行直观的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探究实验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讨论后,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然后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记录: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导体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教师提出问题: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获得了电能,这电能是由什么转化而采的?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设计意图】在探究性的物理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师课件:电磁感应现象的小故事(略)。 教师:我们今天研究了“磁生电”的方法,和当年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也可以这么认为:我们重走了伟人走过的路。这说明科学研究并非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会成功。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渗透“学以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分析的能力,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3.课堂小结(略) 4.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发电机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设计意图】把物理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w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1)请针对该生实验存在的错误进行改正。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否选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什么?(2)材料中的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请列举其他两种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简要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请依据所给的部分教科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要求:(1)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比较分析。(2)设计一个关于本节内容的练习题,并给出详细分析。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这属于()。
某教师在讲“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时是这样设计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但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分却能由低处向高处流。例如在夏秋之际的早晨,我们常会发现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就是从植物根部上流而来的。那么植物体内的水分为什么能由低处向
图1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图中),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某中学生物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班级近几次的生物小测验结果都不理想,他认为是这几个单元的生物知识过于抽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导致的,同时也认为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为了查明原因以提高学生成绩,这位教师宜采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是()。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体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随机试题
1993年9月以后出版的商品,版权页(或扉页上)未印有出版社重新登记证号的,一般均为非法出版物。()
以下关于注册商标与非注册商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治泻有九法是哪一部书提出的
患者,男,30岁。工人。餐后1小时突发上腹部剧痛,很快扩散至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病3小时后来医院就诊体检:血压120/70mmHg,腹平,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上腹及中上腹为甚,肝浊音界不清,肠鸣音微弱。此例患者的首选
企业的自身能力主要包括()。
某公司拟发行3年期债券进行筹资,债券票面金额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8%,而当时市场利率为10%,那么,该公司债券的价值应为()。
Word中选定文本的删除是不放进“回收站”的删除,所以其删除是不能恢复的删除。()
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胀率高的国家的货币远期有()。(中国人民大学2012真题)
人身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其内容包括()(2012年非法学综合课多选第52题)
Theusualargumentsforaddingwomendirectorsarethatdiverseboardsaremorecreativeandinnovative,lessinclinedto"group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