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案例: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考试题目的解答。 题目:小明提着重5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了10 m,然后沿着长5 m、高3 m的楼梯走上二楼。在此过程中,小明对物体一共做了多少功? 解:设该力对物体做功为W. W=Fs=Gs=50 N×(10+5)m
案例: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考试题目的解答。 题目:小明提着重5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了10 m,然后沿着长5 m、高3 m的楼梯走上二楼。在此过程中,小明对物体一共做了多少功? 解:设该力对物体做功为W. W=Fs=Gs=50 N×(10+5)m
admin
2019-12-19
47
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考试题目的解答。
题目:小明提着重5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了10 m,然后沿着长5 m、高3 m的楼梯走上二楼。在此过程中,小明对物体一共做了多少功?
解:设该力对物体做功为W.
W=Fs=Gs=50 N×(10+5)m=750 J
答:该力对物体做功为750 J。
问题:
请指出该同学解答中的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
选项
答案
该同学的错误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只是将力与物体经过的路程简单地相乘,而忽略了 “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一条件。 正确解法: 因为物体的重力为50 N,根据二力平衡,得出拉力为50 N,并且竖直向上。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该是竖直向上的,因而移动的距离是3 m。 W=Fs=Gh=50 N×3 m=150 J 答:该力对物体做的功为150 J。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8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图1表示叶肉细胞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部分生理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在体循环中,正确的血流方向是()。
材料:“藻类植物”教学片段1.展示“海带排骨汤”“紫菜蛋汤”等食物图片,提问学生这些食物含有哪类植物.引出学习课题。教师提问:“我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藻类植物?”学生面面相觑,在教师启发下,才想到“螺旋藻”,教师因势利导,提出:“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
材料:材料1: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于“人体的呼吸”这一节内容,存在下列错误认识:A.人体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的含量少;B.人体的呼吸就是呼吸作用:C.吸气时,肌肉舒张,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材料2:以下是教师的教学
图3为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时,某教师首先呈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接着提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吗?”这样的提问属于()。
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1)在两种光照强度下,随温度升高,叶片光合速率均______。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温度升高,______,使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减
材料:教学内容:酶的发现和高效性。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比较Fe3+与肝脏研磨液对过氧化氢的作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肝脏研磨液中存在某种物质,其催化效率比Fe3+高,从而引出酶的存
图2是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e、d各代表四种不同的激素。问题:图中信息表明,体温和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都是________。
随机试题
(2017年枣庄薛城区)新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十分重视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环节,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仅仅坚持“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与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是多肽链局部的空间结构。即多肽链中部分氨基酸残基的相对位置,主要的二级结构类型包括
下列哪项不是癫证的治法()
针对已有教学方法不足,李老师提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情景教学法,取得良好成效,这充分体现了李老师()。
2015年3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医改综合试点方案全面启动会议。“到2017年将基本形成分级诊疗制度,力争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左右”,以此为目标,新一轮福建医改拉开大幕。
某县水源污染严重,村民在环保局局长面前下跪求治理,你怎么看?
Whathehadinmind______tonothinglessthanatotalreversalofthetraditionalroleoftheexecutive.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5题。物质结构研究的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物质世界,是如何由各自独特的微观粒子在不同层次上构成的;千差万别的物质性质是如何由它的微观结构所决定的。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突破。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人们逐渐弄清了不同的物质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It’snotashardasexpected.B、It’stootoughforsomestudents.C、It’smuchmoredifficultthanpeoplethink.D、It’sbeliev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