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案例: 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和原子”的教学片段。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会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
案例: 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和原子”的教学片段。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会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
admin
2018-05-29
40
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和原子”的教学片段。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会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x10
-26
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x10
21
个水分子。
[得出结论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讲述]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实验]氨水使铁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的原因是什么?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
[得出结论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提问]温度的改变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演示实验]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得出结论3]___________。
[演示实验]将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倒入到100 mL的量筒中,观察是否是100 mL?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得出结论4]_________。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得出的结论-3和结论4分别是什么?
(2)在本课中,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相比的优缺点。
(3)结合本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选项
答案
(1)得出的结论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得出的结论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2)探究式教学相比接受式教学,更注重过程的体验。该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比接受式教学长的多,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探究过程。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没有进行足够思考的情况下,草率地得出结论.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应用。 (3)本课内容涉及微观世界,通过多媒体模拟来展示,能更好地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引导学生形成想象。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A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雪绒花》这一课,在课程快结束时,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根据歌曲内容以及创作背景,编排一个音乐剧,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编排音乐剧属于什么教学活动?()
以下哪一项行为不属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评价?()
下列关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声势练习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包括有规律地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其中捻指对应四部合唱中的()。
“你能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吗?”“你能说说根毛吸水的过程吗?”这种提问的类型属于()。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图解,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四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C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1。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整体设置的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设置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初中阶段则设置()。
下面是一次探究课的教学摘录。[任务驱动]出示任务: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推论,并进行验证)[交流评价]教师巡视并选取四个典型实验,让各小组评
随机试题
“中国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中,“中国人”是()
A.拔毒生肌,杀虫止痒B.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C.外用攻毒杀虫,内服逐水通便D.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铅丹的功效是
全关节结核是指
关于滤过的影响因素的不正确表述是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分为()。
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掉骨折。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4题)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的。
杠杆投资组合P的标准差是()
邓小平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辉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回想。可人们印象最深的,总是他那求真的(),务实的本色。
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