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
admin
2019-12-12
54
问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3.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用具:
教室的布置(茶座式)、茶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播放一段电影片段,请学生分析一下所播放的电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姑娘们茶山采茶对歌片段)
通过片段可以看到一片茶山,人们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茶歌,其中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今天要聊的话题。
二、道茶
中国是荼的故乡,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下面就来瞧一下北京人爱喝的是什么茶?
(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荼》)
师简介北京大碗茶及风土人情,并引出下面的问题。
我国各地有哪些名茶?
学生先列举,最后教师总结并列举代表性的名茶,如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山的大红袍、黄山毛尖等,并顺带解说“大红袍”的来历与特点。从而,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所产的茶是不同的。
三、品茶
师为学生进行茶道表演,并提出问题。
整个茶道表演有哪些工序和步骤?
学生看完教师表演进行回答,最后教师总结。步骤如下:
1.备器候用;2.倾茶;3.浇水洁具;4.投茶;5.洗茶;6.冲泡;7.斟茶;8.品茶;9.斟二杯茶
接下来找两位代表合作,按照刚才的步骤要求进行茶道表演,给教师品鉴。
四、咏茶
品味了这么甘醇的茶水之后,该饮“茶”思源,感受一下采茶的乐趣。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播放完毕,教师介绍歌曲。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唱山歌。采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再次播放歌曲,感受本曲方言特色以及歌曲风格。
最后请学生用本地方言来尝试演唱前四句,对比一下方言对歌曲风格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五、小结
师: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国饮”。今天,我们通过道茶、品茶、咏茶这三个步骤,不仅了解了丰富的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歌词所说“茶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
选项
答案
该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优点在于: 首先,整节课的设计独特新颖,在品茶中学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其次,注重学生隋感体验,无论在茶道环节还是在运用不同方言演唱的地方都能体现这一点。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对比不同方言带给歌曲风格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 (1)缺少教学重难点。音乐是聆听艺术,音乐课程应“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应加入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方言演唱歌曲《采茶舞曲》,提高演唱兴趣。 【难点】通过聆听茶歌,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 (2)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内容都放在茶道上,最后才进入歌曲的学习,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安排不合理,也没能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在教学实施中可能会引发很多新的问题,使教学逐渐偏离原先预定的轨道。 (3)设计中没有涉及音乐实践、创造环节。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该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而此课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有关于音乐欣赏、创造等教学活动,没有体现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不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兴趣,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违背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课程理念。 (4)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论在教学设计里还是在教学实施中都要体现,而上述案例在教学目标中出现了错误的行为主体“让学生……”“唤起学生……”都是不对的。 (5)根据音乐学科审美性及情感性的特点,教学目标中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而本教学设计中把它置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后面,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KH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关于教学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作用的是()
如图1,该作品的作者是()。
崔老师在上《走进抽象艺术》一课时,提前布置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组织大家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一些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大家交流探寻答案,鼓励小组发言,最后给予总结。以下哪一个选项不符合崔老师的做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处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的学习领域。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抗阻训练主要是改善下列哪一器官的功能?()
在按摩手法中,用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面或手掌面紧贴于头面部,略用力做上下或左右的单向移动,称为()。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析下面案例片段。某教师在《走进西藏》的演唱教学中,导入时,播放《青藏高原》等歌曲(5分钟)。首先让同学们“说”西藏,讨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宗教、建筑等西藏的风土人情;然后让同学们今昔对比,“比”西藏、“赞
为歌曲《德涅泊尔河》旋律前5小节标注和声,为前3小节配写钢琴伴奏。要求:(1)调式调性明确,和声序进合理。(2)伴奏织体符合音乐风格。
随机试题
《前赤壁赋》中主客对话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侧面的矛盾斗争。()
A.视网膜震荡B.视网膜挫伤C.脉络膜破裂D.视网膜裂孔E.视网膜脱离有明显的光感受器损伤、视网膜外层变性坏死、黄斑色素紊乱、视力严重下降
反映骨吸收状态最简易的方法是
下列关于提高浸出效率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含有4种纤维的混合性神经
已知,则EΘ(Fe3+/Fe)等于()。
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2016年下】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今天的教研会上,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得到认可,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表明邱老师()。
小学一年级教师许老师根据教学观察和教学反思将自己的教育硕士论文的选题定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训练的行动研究”。这一选题属于
A、Hewantstopay.B、Hedoesn’twanttoeatout.C、Hewantstoeatsomewhereelse.D、Hedoesn’tlikeJapanesefood.A女士说她听说附近有一家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