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

admin2015-04-21  64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
    问题:
    (1)简述速度的定义。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1)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 引导一探究;参与一活动。 三、教学过程 视频1:播放一段短跑或滑冰比赛的视频资料。 提出问题:当比赛进行到中途时,观众是如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到达终点后,裁判员是如何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观众的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裁判的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 事实上,不只体育运动需要比较快慢,汽车、火车、飞机等运动的快慢也是人们所关心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视频2:播放一段汽车和飞机运动的视频资料。 投影:利用表格方式,给出汽车和飞机通过的不同路程和时间。 提出问题:汽车和飞机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因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中已学过速度的计算,他们容易想到算出二者的速度,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汽车和飞机运动的快慢。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能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实际上采用了上述哪种比较方法? 这一点学生以前没有思考过,让学生展开讨论,感悟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路程除以时间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比较快慢,实际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学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也就真正理解了速度的定义方法。 教师趁势介绍速度的定义。为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教师可将它具体化为1 s、1 h等。并结合前面学生算出的汽车和飞机的速度值来说明。 启发引导学生写出速度的公式:如果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同时板书三个字母及对应的物理量名称)。设问:你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写出计算速度的公式吗? 最后结合速度的定义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能够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见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比值定义法。 介绍速度的国际单位m/s和常用单位km/h及一些物体的速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BJ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