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20 g黄豆、绿豆和大米,请同学(2人或4人一组)数这些豆子、米各有多少粒。要求:最短时间内准确地数出来。 颗粒越小,数目越多,数起来越困难,同学们为了快而准确地数,就自然地会将它们

admin2017-08-16  36

问题 案例:
    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20 g黄豆、绿豆和大米,请同学(2人或4人一组)数这些豆子、米各有多少粒。要求:最短时间内准确地数出来。
    颗粒越小,数目越多,数起来越困难,同学们为了快而准确地数,就自然地会将它们分成堆,一堆一堆的来计量。
    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是比豆子、米小得多的粒子,当我们要对它们计量时,更需要一堆一堆的进行,这样一个“堆量”就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问题:
    (1)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为什么需要精心创设导入新课?
    (2)请分析该情境创设的特点。

选项

答案(1)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物质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利用情境导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情境最为熟悉,因此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①该情境创设具有真实性。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为具体事实情境,豆子和米都是生活中的物品。选取学生熟悉的情境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②该情境创设具有针对性。这些物品以单位计量较为困难,与本节课相关化学知识——原子、分子等这些微小粒子具有相似的性质。要统计物品的量,需要分堆处理,那么要统计微观粒子的量同样可以考虑使用类似的处理方法,于是引出“堆量”——物质的量。 ③该情境创设具有情感性。真实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意义,学生由心理和情感上的“贴切”感到学习情境的“真实”.由“真实”而容易“理解”情境中蕴含的知识观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xP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