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很多家长有“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从幼儿教育课程内容的角度看,你觉得应当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起跑线”?

admin2019-05-18  45

问题 社会上很多家长有“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从幼儿教育课程内容的角度看,你觉得应当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起跑线”?

选项

答案 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给儿童这样的一个“起跑线”: (1)有助于儿童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知识是智慧和文化的结晶,知识具有多种价值。它不仅能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还会通过这种认识影响他们的行动,如避开危险、节约资源、从事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活动等。同时,知识还具有发展价值,是智力(如分类、概括等)发展、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培养的基础与前提。离开知识这种精神营养奢谈促进发展是毫无意义的。 (2)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儿童的基本活动从大类上看,也无非是生活、交往、学习等,具体又可分为自我服务、身体锻炼、游戏、观察、探索、交流、表达等等。各种活动都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儿童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活动方式往往是存在于他们经常进行活动中的。 (3)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发展儿童智力和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课程内容中必须包含这一部分,而且应占有相当的比例。儿童的智力和能力常常表现在解决问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线索——形成假设——用适当的方法或手段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即解决了问题。对儿童来说,验证假设要靠“做”。如果一个假没被“证伪”,即被否认,那么还需要提出新的假设,再次检验……多次反复,直至得出结论。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包括那些能够构成儿童的“问题”的内容,让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儿童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生活中、游戏中、交往中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4)有助于培养儿童情感态度的内容。这里的情感态度指的是对人、对事、对己的一一种倾向性,它构成行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情感态度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类似的体验积累得多了,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性。 因此,原则上讲,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更多属于隐性课程。但这并不等于说课程无法对儿童的情感态度倾向施加影响。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态度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形成。①环境的同化作用;②经验的情绪效应;③理智分析。当儿童认识到并真正理解了某种事物或特定行为的实际含义时,会根据这种认识对它们形成“好”或“恶”的态度。只要我们依靠研究所揭示的有关规律,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关键性的学习经验,儿童的情感态度同样可以按照我们希望的那样培养出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1uq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