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admin
2021-09-26
48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造纸术的发明
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后人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就是从简的编连方式和存放特点得来的。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历史动画视频。 教师:同学们观看完这段视频有何感想? 学生1:王羲之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 学生2:你说得不对,应该是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有很大提高。 教师:你为什么会认为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有很大提高呢? 学生2:因为王羲之的朋友一次就送给他9万张画纸,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没有提高,这位朋友就是想送这么多画纸也弄不到呀。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正确。这段动画视频反映的是南北朝时期历史人物间的故事。那么在这之前,纸张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如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新课学习来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的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殷墟甲骨文、西周的毛公鼎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相关图片,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隐含的历史信息,了解在纸发明前我国古代先民使用的书写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图片,知道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同时。学生思考上述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优缺点。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纸问世前书写材料的优缺点,进而指出携带不便和造价昂贵是这些书写材料的最大缺点。教师向学生介绍典故“韦编三绝”,将典故的主要内容向学生做详细阐释。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析典故内容,了解在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将需要记录的内容写在竹简上,这同之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是一大进步。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汉武帝阅读竹简奏章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西汉时期纸的出现。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学生了解到汉武帝每日阅读的竹简奏章重达一百余斤,不方便阅读和办公。在这种需求下,西汉时期的劳动人民总结生产经验,掌握造纸的基本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蔡侯纸”,帮助学生了解“蔡侯纸”得名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得知造纸术经过蔡伦的改进,质量提高,价格下降,逐步得到推广。 教师活动:教师将不同时期的书写材料的相关信息制成表格(具体内容如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教师列出的表格补充完整,具体内容如下。 [*]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一休在书写信件的片段,指出日本民众在古代能够用纸进行书写,得益于中国造纸技术的东传,进而通过示意图带领学生了解我国造纸术向亚洲其他国家、非洲、欧洲的传播路线。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关于我国造纸术向亚洲其他国家、非洲、欧洲的传播路线的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新模式,行新课标的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识记和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以知识拓展为载体,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念和其他价值理念。 环节三:小结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树状知识结构图,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 学生活动: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为教师所留的复习和预习内容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知识问的内在联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借助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6R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7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任务: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案例:下面是李老师讲授高中物理“静电现象的应用”一课的教学片段。李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由于金属导体中也有电荷,如果把一块金属导体放在电场中,导体中的电荷会怎样呢?大家先看大屏幕(图6),阅读课本中对应的内容,待会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为一道物理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题目:某卫星沿椭圆轨道绕行星运行,近地点离行星中心的距离为a,远地点离行星中心的距离为b。若卫星在近地点时的速率为va。卫星在远地点时的速率为vb,试求vb与va之比。解:卫星运行时
“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初中物理课程目标之一,结合教学实例简述如何落实。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11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利用”一节中应用雷达倒车的原理示意图。任务:该资源最适合用于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
在学习“家庭电路”时,教师通常利用“家庭配电线路板”进行演示。简述使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题目:两只电阻,一个标有“10Ω,1A”另一个标有“15Ω,0.6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入最大电压是多少?解: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到:通过
案例:下面是某校高中物理教师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一课导入部分的教学片段。教师:一个定律从人类开始有这个意识到最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要经过许多人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今天这堂课让我们重
郑樵编纂的《通志》的创新之处是()。
随机试题
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停机后仍自旋转,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
(2008年)理想气体的p—V—T关系式可表示成微分形式()。
对河流环境调查时期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可在()调查。
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范围的是()。
甲向银行取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因点钞失误多付给1万元。甲以这1万元作本钱经商,获利5000元,其中2000元为其劳务管理费用成本。1个月后银行发现了多付款的事实,要求甲退回,甲不同意。下列有关该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从资源配置上看,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主要有()。
克洛维统治后期,编纂了法兰克人的习惯法,称()。
设A为3阶矩阵,P为3阶可逆矩阵,且P-1AP=若P=(α1,α2,α3),Q=(α1+α2,α2,α3),则Q-1AQ=
设(an—an—1)收敛,又bn是收敛的正项级数,求证:anbn绝对收敛.
Peoplewhoarehitbylightningandsurviveoftenhavelong-termeffects.Thesemayincludememoryloss,sleepdisorders,muscl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