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阅读八年级课文《中国石拱桥》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第16题。 环节一:启发思考 教师: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出示PPT1),要求学生先不看课文,说清楚图上所示的大拱与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 学生发言: “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

admin2018-03-29  35

问题 案例:
阅读八年级课文《中国石拱桥》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第16题。
环节一:启发思考
教师: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出示PPT1),要求学生先不看课文,说清楚图上所示的大拱与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
    学生发言:
    “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
    “大拱的两边的上面共有四个小拱。”
    “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
    “大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
    “大拱的两端的上面各有两个小拱。”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一一在黑板上描绘其形,可是没有一种能与PPT1图片相符合。
    教师示意学生看书:“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继而师生一起讨论句中的“肩”与“各”为什么用得准确……
    环节二:比较阅读
    学生活动:精读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找出能说明这两座桥具有中国石拱桥所有特点的句子,并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出示PPT2。

教师提问: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而不是一个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赵州桥和卢沟桥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赵州桥是“独拱”桥,卢沟桥是“联拱”桥;文中介绍赵州桥侧重结构特点,卢沟桥侧重艺术和历史价值。这样说明更加全面,说服力更强。
问题:
(1)评析“环节一”中PPT1展示赵州桥图片的作用。
(2)评析“环节二”中教师最后提出问题的目的。

选项

答案(1)导入课文需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为课文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基础,该教师使用赵州桥图片导人课文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教师不让学生看书,而是先出示图片让学生形容赵州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考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再通过文本的比对验证自己的了解,具有趣味性,也能增强阅读印象。 (2)教学设问要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同时也要具备有效性,帮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环节二最后提问“为什么作者选择卢沟桥和赵州桥举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和独特价值,即赵州桥是独拱桥,卢沟桥是联拱桥,文中介绍赵州桥侧重结构特点,卢沟桥侧重艺术和历史价值,进而把握本文的说明特点。教师通过这一设问,不仅解决了教学重点,而且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说明手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R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