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汽化和液化”一节的内容标准指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请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汽化和液化”一节的内容标准指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请
admin
2016-02-26
49
问题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汽化和液化”一节的内容标准指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请以“探究汽化的特点”为题做一教学设计。注意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进行设计。
选项
答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腾; 3.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4.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主动探究意识,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考点重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蒸发现象。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探究沸腾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教学过程】 一、物理魔术引入新课 教师表演物理魔术“不怕烧的手指”,将一块沾有水的纱布缠在自己的手指上,再滴上几滴酒精,然后,在一支筷子上也缠上纱布(不沾水)滴上几滴酒精,同时点燃,同学们惊奇地发现,筷子被烧成了灰烬,而教师的手指却安然无恙,这一现象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会非常关注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二、实践问题,展开研究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结合当地实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物理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运河的水质,需要将这杯水样中的水分变干,你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借助你身边的器材能否完成? 学生讨论总结后会想到:提高液体温度、加大液体表面积、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加热使水沸腾等办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这些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这些方法都是将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从而建立汽化概念;这些方法使水汽化的剧烈程度上明显不同(凭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意识到),对比总结后初步建立蒸发和沸腾的概念,展开对蒸发和沸腾的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蒸发的特点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根据对前面实践问题的讨论,学生非常容易总结出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影响了蒸发的快慢,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举例说明加快和减缓蒸发的实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微观解释 为什么以上因素会影响蒸发的速度呢?带着这个问题,结合教材活动一“什么情况裤子干得快”,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让学生在运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时,体会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和谐统一。 3.蒸发吸热 吸热是液体蒸发得以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一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发现这一规律,又能意识到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析示数不同的原因,得出蒸发吸热的结论。进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讨论解释老师的手“不怕烧的原因”,揭开魔术的谜底。 四、探究沸腾的特点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好实验方案尤为重要。 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沸腾现象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比如沸腾时有气泡出现、温度是100℃、有大量水雾出现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都是粗浅的、不确切的,如沸腾前有没有气泡、沸腾时气泡有没有变化、温度是否有变化等,学生并不能给出准确的说法。教师在了解到以上情况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目的:一是探究水沸腾时气泡的特点,二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如何才能较为准确地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特点呢?当然是进行实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问题、获取规律的重要手段,教师结合实验的目的、器材、现象、记录、结论等几个重要环节布置实验任务,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他们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严谨性和严肃性。为了便于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发现实验规律,可以给学生设计《自主探究学习卡》,引导学生规范记录实验信息。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气泡产生的部位以及运动过程中大小的变化。 五、比较建立概念 根据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沸腾时水中出现大量的气泡,并且温度保持不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沸腾的概念:“要达到一定温度,并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然后,与蒸发现象相比较,概括出蒸发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让学生逐步掌握比较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两种汽化方式的理解。 六、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基于这种想法,可布置这样一个实践作业: 同学们见过铝锅烧水、铁锅烧水,可是,你见过纸锅烧水吗?找一个纸盒或者用较厚的纸折一个纸盒,倒入一些水烧烧看。然后请你想一想: 1.纸锅会烧着吗?为什么? 2.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水烧得最快,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纸锅烧水的速度。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不仅可以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掌握在课上学习的研究物理问题采用的科学方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L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情况如图4所示,箭头表示某种物质的运动方向,则这种物质可能是()。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图1中的箭头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小生物的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图2)是()。
材料:腐乳制作流程:本实验需要时间长,制作成本低,操作相对容易,大部分家庭都具备实验条件,学生和家长可配合制作。问题:(1)在上述“腐乳制作”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家庭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有何优点?(2)说出家庭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体现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等价值的模块是()。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A、B、C三类微生物参与其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下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正确的是()。
如图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自由组合规律试验”具体要求是: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某教师首先利用学生已经学的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引出本课课题,之后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同学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前面发现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自由组合现象。随后又
SARS病毒可以通过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这种传播途径属于()。
随机试题
垄断资本是怎样利用国家来为其经济利益服务的?
A.妊娠满28周后,胎儿及附属物全部从母体排出B.孕满28周至不满37周娩出者C.孕满42周及以后分娩者D.孕满37周而不满42周分娩者E.孕不满28周,胎儿不足1000g而娩出者
划分委托监理合同包的工作范围时,通常考虑的因素包括( )。
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三个基本途径。()
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一个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即在与别人、与集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中,才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同样,克服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1%,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37.6%,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5.3%,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成年
婴儿主要的思维形式是
张教授:莎士比亚名下的戏剧和诗歌,其实不是他写的,而是伊丽莎白一世写的。莎士比亚是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乡下人,而伊丽莎白一世则完全具有完成这些天才作品的知识和教养。李研究员:你的断定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如果伊丽莎白写了像《哈姆雷特》这样的名剧的话,她早
READINGPASSAGE1Youshouldspendabout20minutesonQuestions1-13,whicharebasedonReadingPassage1below. Cleaner
A、Wecanonlyovercomedifficultieswithfriends’help.B、Ourbreathingwillbedeepandregular.C、Ourstresslevelswillris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