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机制。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机制。
admin
2015-07-14
72
问题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机制。
选项
答案
(1)存款创造的条件。现代银行采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构成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部分准备金制度又称存款法定准备金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存款机构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以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存款形式留有准备的制度。对于吸收进来的存款,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提留存款准备,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款。若是在100%的全额准备制度下,则根本排斥银行用所吸收的存款去发放贷款的可能性,银行就没有创造存款的可能。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是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基础,对一定数量的存款来说,准备比例越大,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就越少;准备比例越小,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就越多。所以,部分准备金制度,是银行创造信用的基本前提条件。 非现金结算制度使人们能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往来进行转账结算,无须用现金。如果不存在非现金结算,银行不能用转账方式去发放贷款,一切贷款都必须付现,则无从派生存款,银行没有创造信用的可能。非现金结算制度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前提条件。 (2)存款创造的过程。如表22所示,若活期存款增加△B,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扩张以后,其活期存款总额增加到: △D=△B[*] [*] 由于法定准备金率一般都小于1,所以(1-r
d
)<1, 因此△D=△B[*] 同样,准备金总额△R也是公比小于1的几何级数。 △R=r
f
△B[*]=△B 可见,法定准备金总额的增加等于最初的原始存款增加额。这也意味着由原始存款增加引发的存款扩张过程实际也就是这笔原始存款全部转化为法定准备金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 △D=[*]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0o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金融硕士(金融学综合)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金融硕士(金融学综合)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股票价值分析模型中,将股息变动的过程分为两个时期来加以分析的是()。
1996年5月以来,我国中央银行连续降息,试图减少居民储蓄存款,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居民消费依然疲软,同时居民储蓄率却不断上升,当前储蓄存款总额已达8万亿元人民币。试用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当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债券的短期利率将上升,则根据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债券利率曲线的形状将是()。
关于通货膨胀的治理方法,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是()。
一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函数为Q=1000-5P,成本函数为TC=200-2Q+5Q2。(1)从厂商追求最大利润的角度,应确定的价格和产出为多少?(2)如果政府决定实行价格管制,按照平均成本定价,价格为多少?(3)如果按照边际成本定价
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应的变化为()。
根据国际收支说,以下因素的变动将导致本币升值的是()。
APT、模型中有2个风险因素,下表说明了A、B、C三种股票对两个因素的敏感程度。假定因素1的预期风险溢价为4%,因素2的预期风险溢价为10%,根据APT、模型,回答以下问题:(1)比较这三种股票的风险溢价。(2)假设你投资200
某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存款准备金300亿元,公众持有的流通通货数量为1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分别为15%和10%。根据测算,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为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的比率为50%。请
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为50%,流通中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为20%。当基础货币增加到4500亿元时,M1和M2分别增加多少?
随机试题
戈那瑞林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有
_____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的主要依据。()
影响牙周储备力大小的因素是
引起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
甲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依法持有甲钴胺片等药品品种。 乙是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范围:片剂、胶囊剂。 丙是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范围:胶囊剂、颗粒剂。 丁是全国性药品批发企业,经营范围:麻醉药品、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生物制品;具备药品现代物流条件
非公款投资的项目较多采用以下()项模式。
下列不属于党的八大取得的成果的是:
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
Bycitingprudentinvestors’idea,theauthorwantstoillustratethatTheEthiopianwolf
在窗体上画一个文本框和一个图片框,然后编写如下两个事件过程:PrivateSubForm_Click()Text1.Text="VB程序设计"EndSubPrivateSubText1_Change()Picturel.Print"VB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