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案例: 阅读《荷塘月色》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有描写荷花动态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有描写荷花品格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
案例: 阅读《荷塘月色》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有描写荷花动态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有描写荷花品格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
admin
2022-03-22
30
问题
案例:
阅读《荷塘月色》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有描写荷花动态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有描写荷花品格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看一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配音朗读一起走入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意境中。
(老师配音朗读,所配音乐为《出水莲》和《平湖秋月》两首乐曲的组合。)
师:好!欣赏完了,大家先来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课文哪两个自然小节是直接写荷塘月色的?找一找。
(学生找)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看看英雄所见是否相同。
(学生一起朗读四、五两个自然段。)
(师板书:处、曲、脉)
注音:独处、曲折、脉脉的流水。
师:这几个字有没有别的读音?
生:有。
师:好,哪个同学回答?
生:还可以读:处处、歌曲、脉搏。
师:你的读音非常准确。接下来我们品读这两段直接写景的段落,看看朱自清是用什么方法把我们带入这意境中去的。一般来说写景抒情的散文,分析的时候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写了什么,第二个是怎么写,第三个是勾勒了怎样的意境。
(师板书:什么、怎么、怎样)
师:好,我们先一起来学第四小节,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小节。
(生朗读)
师:这一小节中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生: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师板书: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师:那么这些荷塘的景物在作者笔下的形态是如何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荷叶,作者说它像什么?
生: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师板书:像裙)
师:那么这个“裙”本身说明了荷叶的什么特点?亭亭舞女的裙,大家都看过芭蕾舞女演员舞裙旋转起来的样子吗?那么整个荷塘里面的叶子像舞女的舞裙转起来的样子,这说明了什么?
生:又大又高。
师:对,说明高的还有“亭亭”。另外荷叶还有什么特色?弥望的是什么?
生:“田田的叶子”。
师:那么“弥望”说明什么?“田田的叶子”又抓住了叶子的什么特征?
生:多而且相连。
师:一片一片很多。我们再来看荷花像什么?
生:像明珠、像星星、像美人。
师:像明珠、像星星两个比喻句,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明亮。
师:为什么会是明亮?
生:因为在月光下。
师:好。那么我们再比较两个比喻有什么不同。刚才我们说相同点是“明亮”。不同点,前面一个比喻是单一的比喻,后面的比喻有几个?
生:有两个比喻。
师:这两个比喻的喻体分别是“碧天”和“星星”,请同学们找一下本体。
生:荷叶和荷花。
师:所以这两个比喻把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的那种洁白、明净、光亮的特色描写了出来。那么老师觉得作者在写荷叶、荷花的时候,有些词语可以写得直接一点,比如:“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老师把它改一下:“零星地开着一些白花,有已经开着的,有刚刚含苞的。”同学们比较一下,作者的用词和老师的用词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但是有区别吗?作者的用词有什么特点?
生:生动一些。
师:生动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生:“有袅娜地开着”“点缀”。
师:“点缀”与“出现”的区别在哪里?
生:“出现”就是整个地出来,“点缀”说明花很少。
师:“袅娜”跟“已经开着”有什么区别?
生:它的形态要美一些。
(师板书:形态美。)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
(生读)
师:因此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是一种形态美。那么,他又是如何来写花香的呢?林黛玉在《咏白海棠》中有一句好诗“借得梅花一缕魂”,可见花的魂在于一缕香,荷香该怎么描绘呢?“香喷喷的”“很香”,这样行吗?
学生回答:不行。
师: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生:“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句子,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通感。
师:很好。那么是哪两种感觉互通呢?
生:嗅觉和听觉。
师:噢,是嗅觉和听觉。同学们思考一下,一缕缕清香,远处高楼上传过来的歌声,那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淡淡的、隐约的、微弱的、断断续续的。
师:同学们词语用得非常好。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隐约闻到了阵阵荷香。接下来作者又写了荷叶,这时荷叶与前面的荷叶有什么不同吗?“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生:动态。
(师板书:动态美)
师:荷叶如星,荷香如歌,作者再次写荷叶的时候又抓住了它的动态美。接下来写荷波、流水,作者又是抓住它的什么特色来写的呢?“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在《古诗十九首》里有这样的好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我们常用一个词语叫“脉脉含情”或“含情脉脉”,所以流水是含情,荷波是凝碧,又是怎样的美?
生:静态美。
(师板书:静态美)
师:这时流水是“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手法?
生:衬托。
师:很好。让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体会这三种美。
(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景色的美丽,声音也非常好听。接下来写月光的这一段(第五段),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来学,那么,学这一段要回答几个问题?
生:三个问题:什么、怎么、怎样。
师:大家先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来分析。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师:好,我们先请位同学来回答这里写了什么?
生:首先写了月光。
(师板书:月光)
师:还有呢?
生:荷叶、荷花,然后是青雾。
(师板书:青雾)
师:还有呢?
生:倩影。
师:什么的倩影?
生:杨柳的倩影。
师:也就是说树影,树影前面还有吗?
生:花叶。
(师板书:花叶、树影)
师:最后还有什么影吗?
生:光和影。
(师板书:光影)
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关键是怎么写的问题,谁来分析一下?
生:月光像流水,动态的描写。
(师板书:如水)
生:“泻”写得好。
师:好在哪里?
生:把月光照耀的那种从上而下的态势写了出来。
师:还有吗?
生:“浮”也写得很好。
师:你找得很准。“浮”有什么好呢?
生:形态,把轻盈、缥缈的感觉写出来了。
师:还有什么好的写法?
(学生们也在找)
生:“洗”字好。水灵灵的感觉,很干净、清新。
师:你讲得非常好,在修辞格上还有什么特点吗?
生:最后一句是通感。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互换呢?
生:视觉和听觉,光与影原来是视觉,看见的,现在把它比喻成名曲是听见的,他把这种抽象朦胧的感觉具体化了。
师:很好,刚才几位同学分析都很到位,那么修辞上除了通感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比喻吗?
生:作者写青雾似纱。
(师板书:似纱)
生:还有“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是月光朗照,“小睡”不是朗照。
师:那是什么“照”?用作者的话是什么?
生:淡淡的。
师: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好,我们再深入一点,老师又发现,比如说“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后面有一个句号,那么前后两部分在写法上是不是一样?这一节主要写月光,对不对?前面的月光是怎样写的?后面只有第一字提到月光似乎以后就没有了?
生:有。
师:肯定吗?那么这个月光在哪里?
生:“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师:这也是月,是不是?还有月的感觉吗?
生:“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师:回答得很好。前面是直接写月光的,这里是间接写月光的,如果前面是正面的,那么这里是侧面的。方法上又是一个对比。我们请一位同学把这一段朗读一下。
(生朗读:月光如流水一般……)
师:老师有三段音乐想要给这两节朗读配音,你们能不能选出其中一段最合适的?因为我们说艺术是相通的,作者可以用通感,我们不妨也用一下,同学们判断这三段音乐,哪一段适合配我们的课文,并说明理由,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
(教师播放三段音乐,学生听完进行交流讨论。)
师:你们觉得哪一段更适合?
生:我觉得第三段更适合。因为第一段比较欢快、激昂,第二段有点凄凉的感觉,而第三段比较柔美,符合本课的意境。
师:噢,第三段给你的感觉是柔美的。前两段一段太欢快,一段又太凄凉,而第三段正好跟我们课文的意境相同:既不大喜也不大悲,那位同学说是“柔美”。还有没有其他意见?或者有人要进行补充?
生:我认为第三段更和谐。
师:多了一个和谐,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充满了诗情画意。
师:诗情画意都概括进去了。作者在欣赏这些形态美、动态美,如水的月光、如纱的青雾的时候心情该是怎么样的?能体会得出来吗?
生:是一种平静的淡淡的喜悦、朦胧的感觉。
师:好,略带一点淡淡的喜悦感觉。那么我们再一起走进这意境中去,想象自己也在观察这月色,老师也给你们配音,同学们一起来朗读。
(生配音朗读)
师:读得非常好,似乎走进这种朦胧美的意境中了。
问题:
请结合案例,说说该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荷塘月色的美丽的。
选项
答案
①该教师在教学第四小节,也就是学习描写荷塘的这一段落时,首先比较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拔:第一个是写了什么,第二个是怎么写,第三个是勾勒了怎样的意境。在具体分析“怎么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妙处,从而体会荷的形态美、动态美和静态美。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抓住“点缀”“袅娜”等关键词句,通过比较的方式,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从而感受景色之美。 ②在学习写月光的这一段(第五段),教师请学生学以致用,按照学习第四段的方法自学第五段。这一过程,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请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点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③该教师非常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例如,在学习“点缀”“袅娜”这些词语时,教师请学生朗读体会用词的生动。在学完荷的形态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之后,教师请学生朗读文段,再次体会这三种美。尤其是在学完第五自然段之后,教师请学生选择合适的配乐,进行配乐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这荷塘月色的美丽,也能体会到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④该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案例中,教师一直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写了什么景色,怎么写这些景色的,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荷塘月色的美丽。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Y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简述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两个作用,列出教师使用教材的三点注意事项。
教师在语音教学中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简述三种训练学生各个音素的发音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平衡准确性与流利性(10分)?列举二者常见的活动方式(至少两种),并各举一例进行说明(10分)。
PPT是英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请简述PPT在语言教学中的两个优点(6分),列举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PPT常见的两个问题(6分),并提出合理使用PPT的两条建议(8分)。
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口语课堂上围绕“culturalrelics”展开小组讨论活动,其作用是什么(10分)?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小组讨论活动(10分)?
教学片段:(1)某教师在讲授有关奥运会的zyjszxkyyread时,让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听新闻收集一些关于奥运会的图片、数据、新闻报道等。(2)课上让学生分组派代表讲述查到的奥运会资料,并进行ppt展示。(3)提出一个问题从而将话题引到本节课
王老师在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诗的时候,让同学们找出和这首词风格类似的作家作品,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同学们用来举例的是()。
老师在讲解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时候,让学生找出几篇课外文章,要求题材是描写四季的现代散文,下列选项中的作品不符合要求的是()。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随机试题
A.隆隆样舒张期杂音B.机器样杂音C.叹气样杂音D.吹风样杂音E.海鸥鸣样杂音动脉导管未闭【】
《中国药典》收载药物的外文名称由拉丁文改为英文名是从哪年版开始
A.矫味剂B.遮光剂C.防腐剂D.增塑剂E.抗氧剂在包制薄膜衣的过程中,所加入的二氧化钛是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说法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经行政监督部门批准后,下列项目可不进行招标的有()。
下列金融交易中属于资本市场交易的项目有()。
广东醒狮出现于(),起源于南海区。
甲和乙是A市B区某小区楼上楼下邻居,甲在楼上装修时不慎打漏了地板,造成乙3000元的财产损失,后二人发生参议,乙要起诉,应到下列哪一个法院?
古人根据经验编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不仅是农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也是______,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再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此诗词歌赋______,将二十四节气与天气现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刑法第202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该条文的罪状形式属于()。(2015一法专一1)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