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片段 教学环节1: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明确西亚、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环节2: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明确西亚、东南亚的主要地形。 教学环节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明确

admin2015-06-07  15

问题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片段
  教学环节1: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明确西亚、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环节2: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明确西亚、东南亚的主要地形。
  教学环节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明确西亚、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回忆气候特征。
  教学环节4:学生分组观察西亚、东南亚的建筑景观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探讨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环节5:学生代表汇报探究结果,讲解两类建筑反映出的人地关系。
指出本教学设计的缺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选项

答案虽然温故知新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教师要针对学情,在复习的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认真琢磨、仔细推敲。否则,就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教学设计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内容枯燥,难以激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案例中的复习导人大大削弱了教材中案例教学的精彩度,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知识与现实脱节。再加上复习的部分内容难度过大(对于初学地理的学生而言,只要求对全球气候有大致的了解。各区域的气候特点将在分区地理中学习),从而导致前面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失去探究欲望。 二是重点不重,探究无趣。本节课的重点是“各聚落建筑反映出的人地关系”。教学设计本应围绕这一重点内容展开,然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景观图及其文字资料完成的。由于两段文字资料相当于问题的标准化答案。学生的思考过程被删减,探究的空间很小,所谓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演变为记忆教材中的结论。因此。过程与方法目标难以实现。建议教师今后在教学中应该首先展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共同开展探究,并给学生提供质疑答辩及修改解释的机会,从而达到强化探究性与能力培养的目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ZJ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