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胡同文化》教学实录的片段。 师:刚才这几个段落,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口语化,有点随意。 生:总觉得不太像文章,好像在拉家常。 师:说得好!这正是汪老的追求,他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因此

admin2018-07-19  18

问题 阅读《胡同文化》教学实录的片段。
    师:刚才这几个段落,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口语化,有点随意。
    生:总觉得不太像文章,好像在拉家常。
    师:说得好!这正是汪老的追求,他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因此他的文章富有生活气息,京味十足。
    刘锡庆先生说(PPT):“(汪曾祺的)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温不火,炉火纯青。这些文字不是‘大白话’,更不是‘白开水’,而是雅俗杂糅,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重读)。”
    师:看来读汪老的文章得怎样?
    生(齐):品!
    师:请大家选出最喜欢的段落品一品。
    生:我最喜欢这几句:“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师:梁实秋先生说“窝头是贫穷的象征”,北京人真的就爱吃窝头?
    生:不是,下面又说大腌萝卜、小酱萝卜、臭豆腐滴香油、虾米皮熬白菜,说明有更好的。
    师:这生动地说明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特点。大家想想,这几样东西能不能颠倒顺序?比如改成“有大腌萝卜,就知足了。虾米皮熬白菜,就不错……”
    生:不行。前面“窝头”是主食,后面是副食。副食之间也不能颠倒.一种副食代表一种生活档次和质量。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评价语言的变化:“就知足了”“就不错”“那还有什么说的”“可以待姑奶奶”“嘿”。
    师:我还有一个更简洁的——“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生大笑)
    生:不好。这样少了京味,缺乏生活气息,而且评价太单一,远没有原来的丰富、有情趣。
    师:是啊!这些评语看上去是平常话,但句句匠心独运!大家觉得哪个评语最有味道?
    生:老师,我最喜欢“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觉得这个“嘿”特有味。
    师:那能不能将评价语都改为“嘿!”如:“有窝头,嘿!大腌萝卜,嘿!小酱萝卜,嘿!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嘿!虾米皮熬白菜,嘿!”
    (生大笑)
    生:不能,这样没变化,太单调、太随意,而且这个“嘿”有着丰富的含义。
    师:哦?怎么讲?
    生:“嘿”言外之意是“简直啦”!(生笑)
    师:那为什么不干脆换成“简直啦”?试试看。(生读,其他学生摇头)
    生:没那么丰富、生动。这是北京人物质要求的极致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师:你觉得原句该怎么读,尤其是这个“嘿”?
    (生读“嘿”时,有些急促,匆匆收尾)
    师:大家听听,这个“嘿”他读得那么急促有力,一听就知道,他是“愣头青”“吃饱了撑的”那种“满足”。(生大笑)还有别的读法吗?
    (生读到“嘿”时语气上扬,且拉长声。学生鼓掌)
    师:为什么这样处理?
    生:我想读出骄傲和自豪,读出老北京人的“自恋”来。(生笑)
    师:老师也尝试下。(师读,读到“嘿”时语调向下,拉长声,读出了“高兴”。学生鼓掌)
    师:大家能听出老师的理解吗?
    生:您读出的是北京人的满足感,吃饱了偷着乐,好像在说“就我吃到了,别人边儿待着去!”(生笑)
    问题:
请说明教师引用刘锡庆评价的意图。

选项

答案①教师在学生畅谈感受后引用刘锡庆的评价,不仅是对课堂上一环节的有效承接,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品味语言,是一个基础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②阅读文学作品,应当借助丰富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更多作品相关的内容,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案例中的教师恰巧遵循了这一理念,这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丰富见识,并学会这种学习方式。 ③刘锡庆的评价,是其对汪曾祺文章的感悟和理解,这也能够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教师借助这类资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评价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k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