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材

admin2019-06-11  14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2000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歌,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千古绝唱。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这一时期,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隋唐的画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提问学生: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来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 教师提问:王羲之是东晋的大书法家,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除书法外,当时的文学艺术领域还取得哪些成就?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歌曲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设置的思考问题增加了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文学 教师提问学生: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说说你熟悉的诗歌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望》等。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并提问:这些诗作都是谁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风格相同吗,他们在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唐朝的文学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朝诗歌的最高成就。李白生活在唐朝繁盛时期,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动荡时期,诗歌大多展现社会现状,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二)艺术 1.书法 教师展示王羲之的《姨母帖》,提问学生:注意观看“一”“日”“痛”等字,结合课前预习,说说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十”“痛”等字中的横画,隶书的笔意都很明显,“痛”“日”“何”等字的转折处显得俊拔,残存横式,这些都具有隶书的痕迹。此外,该帖笔画质朴凝重,出笔入笔比较自然,使作品具有一种古朴的艺术魅力。王羲之博采众长,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人称“书圣”。 教师提问: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你们熟悉的书法家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教师出示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图片,提问:这两位书法家的风格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颜真卿的书法气势雄浑,柳公权的行书骨力劲健。 教师提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融汇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被后世誉为“颜筋柳骨”。 2.绘画 教师播放纪录片《中国古代名人圣贤——顾恺之》的片段并简要介绍顾恺之。 教师讲述《女史箴图》中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的故事,指出作品蕴含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真实且生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日常生活的情景。 教师提问:从这些绘画作品可以看出顾恺之具有怎样的绘画风格?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顾恺之作画“以形写神”,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前预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隋唐时期的绘画获得怎样的发展?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隋唐时期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成为绘画主题。 3.石窟艺术 教师播放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的片段,请学生担任导游为大家介绍敦煌莫高窟。 学生回答: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过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教师提问:为什么石窟艺术在魏晋至隋唐时期如此繁盛? 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佛教的广泛传播。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能够营造具体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学习历史、思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教师要求学生课下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赏析,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历史。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Sx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