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5km的山区四车道沿江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设计车速100km/h,路线左侧濒临金沙江,属于沿溪线工程。临江路基考虑到金沙江的洪水变化,路基设计时按浸水路基设计,满足规范规定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要求。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5km的山区四车道沿江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设计车速100km/h,路线左侧濒临金沙江,属于沿溪线工程。临江路基考虑到金沙江的洪水变化,路基设计时按浸水路基设计,满足规范规定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要求。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admin
2017-11-29
43
问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5km的山区四车道沿江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设计车速100km/h,路线左侧濒临金沙江,属于沿溪线工程。临江路基考虑到金沙江的洪水变化,路基设计时按浸水路基设计,满足规范规定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要求。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填隙碎石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选择湿法施工。现将施工单位对湿法施工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在备料时,对集料的颗粒组成不考虑级配要求,集料最大粒径为铺筑厚度的0.5~0.7倍;②采用单层铺筑,严格按填隙碎石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③在“碾压滚浆”工序中,在无超高的平曲线路段与直线路段,碾压从公路中心开始,逐渐错轮向两侧路肩进行;④在设超高的曲线路段,碾压从公路内侧路肩开始,逐渐错轮向公路外侧路肩进行。
为保障行车安全,公路沿线填方高度超高6m的路段以及临江危险路段,在路基边缘设置了交通安全设施A,其他路段的路基边缘设置了交通安全设施B。
问题:
写出施工单位选择的填隙碎石施工方法的理由,填隙碎石施工除该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
选项
答案
施工单位选择湿法的理由:因为本工程濒临金沙江,用水方便。
解析
填隙碎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法有干法施工和湿法施工两种。湿法施工的特点是:粗石层表面孔隙全部填满后,立即用洒水车洒水,直到饱和,用12~15t三轮压路机跟在洒水车后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将湿填隙料继续扫入所出现的孔隙中。需要时,再添加新的填隙料。洒水和碾压应一直进行到填隙料和水形成粉砂浆为止。粉砂浆应填塞全部孔隙,并在压路机轮前形成微波纹状。
背景中提到“路线左侧濒临金沙江,属于沿溪线工程”说明用水方便,适合采用湿法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2mu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背景资料】某大型箱涵顶进工程,土质为粉质黏土、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4m,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基坑设置了防雨排水设施,现浇箱涵前端设斜面钢刃脚,计划6月10日雨期开始前顶进就位。项目部编制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铁路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
【背景资料】某公司中标一座城市跨河桥梁,该桥跨河部分总长101.5m,上部结构为30m+41.5m+30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项目部编制的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有:为满足河道18m宽通航要求,跨河中间部分采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对于直径800~1200mm的桩,钻头直径比设计桩径小()mm是合理的。
当地层条件差、断面特大时,一般设计成多跨结构,跨与跨之间有梁、柱连接,一般采用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及洞桩法等施工,其核心思想是()。
盾构施工中,始发工作井的长度应大于盾构主机长度()m,宽度应大于盾构直径()m以上。
下列关于浅埋暗挖法施工地铁区间隧道时开挖与支护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特殊路基类型包括有()。
高速公路施工中,双轮双振动压路机通常用于()。
随机试题
桃、杏的果实的中果皮革质化,可以食用。()
A.每批1次B.每季度1次C.每月1次D.每周一次E.每日一次质量控制室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应定期进行检查。运用化学指示剂法,检查频率是
门静脉高压症施行断流术的优点不包括
白术用1%香草醛硫酸溶液反应显桃红色来检查
正确地选择施工方法是确定施工方案的关键,应从若干可行的施工方法中选择()的施工方法。
依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D两组图形的底边都是直线,选项中只有D项图形底边是直线。
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Thinkofthosefleetingmomentswhenyoulookoutofanaeroplanewindowandrealisethatyouareflying,higherthanabird.No
I’dratherreadthanwatchtelevision:theprogramsseem__________(越来越差)allthetim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