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某教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教“笔”。她首先拿出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用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竹子做的。于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竹”字头。老师又问:笔头是用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毛做的。于是,老师在“竹”字头下面写下“毛”字。这

admin2016-07-19  16

问题 阅读材料
    某教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教“笔”。她首先拿出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用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竹子做的。于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竹”字头。老师又问:笔头是用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毛做的。于是,老师在“竹”字头下面写下“毛”字。这时,学生发现“竹”字不对,老师说,这是为了给“毛”腾出地方来,写出的字才好看,所以,“竹”字写成了“竹”字头。接着,老师教学生“笔”字的读法。然后,老师又教学生“笔”字的写法,并领着学生书写。最后,老师讲了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问学生,生活、学习中除了毛笔,还有哪些笔?学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并争先恐后回答:“铅笔”、“画笔”、“钢笔”、“蜡笔”、“圆珠笔”、“签字笔”……这时,老师举起手中板书的笔,学生齐声回答:还有粉笔。就这样,“笔”字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中。
《论语》中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选项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诱导的时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HRq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