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实录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 【学生】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实录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 【学生】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
admin
2015-04-28
40
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实录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
【学生】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学生实验】组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王老师的教学实录】
【视频】播放水果电池充电
【提问1】这个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一般都伴随着能量的产生,有的转化为热能,有的转化为光能,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
【板书】一、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原电池究竟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今天让我们走上科学的探索之路,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实验。
【实验】我们一起看以下四组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是将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第二个实验是将铜片放入硫酸溶液;第三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设问】大家就各个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生1】第一个实验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氢气。
【生2】第二个实验铜片放入硫酸溶液无气泡产生,是因为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3】第三个实验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氢气,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4】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没有 气泡产生,应该是铜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生5】如果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那么实验中有Cu
2+
,溶液应该变为蓝色,但是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所以应该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
【老师】学生对前三个实验解释的很正确,那么对于第四个实验,有学生说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那么为什么在铜片上产生了气泡,而不是在锌片。
【学生讨论】因为锌把电子转移到铜片上。
【提问】电子从何而来?电子是从溶液传递还是锌片与铜片的接触点传递的呢?
【回答】是接触点传递的,如果是溶液传递的,电子应该可以传递到铜的表面的,第三个实验应该铜片表面会产生气泡。
【讲述】如果有电子的移动就应该会有电流,那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接入灯泡。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电流的产生原理。
【多媒体展示】Cu—Zn原电池闭合状态下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模拟与实验4相似,并展示Cu片、Zn片上得失电子的反应式。
【讲述】在这个装置中锌片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传递给铜片,溶液中的H
+
在铜片的表面得到电子变成氢气,该装置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外电路产生了电流,电子由Zn片流出,产生了电能
【过渡】原电池的组成部分有哪些?那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呢?(改变实验的一个因子)
【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①电极材料:同种电极与不同种电极;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③通络:闭合回路的形成。暗示以此确定设计实验的探究方向。
【讲解】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那么,原电池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也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探究一】电极的探究
【探究二】电路的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总结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得出结论
【板书】略。
问题:
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所用教学方法都有哪些,并指出他们教学过程中的某个亮点。
选项
答案
两位老师在化学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观察一演示法、讨论法和探究法。李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了实验导人、化学史导人、录像导人等多种导人方法相结合的导入方式,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王老师在讲解原电池的组成部分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知识时运用了对比实验,改变实验中的一个因子来看实验结果,探究过程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KW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案例:一个学生听到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时,想象为一位公主在优雅的漫步,并沉浸在对王子甜蜜爱情的回味中。根据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世界》艺术中的联觉理论,作为音乐教师,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你该如何评价?并采取怎样的教学行为来引导
根据上面对《太阳降落》的分析,运用新课程理念,以此作为八年级唱歌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要求:设计歌唱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个体要求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发挥,这种需要属于以下哪类需要?()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是()。
“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反应的学习,属于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方式中哪一类?()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沙家浜》【教学对象】高二选修“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欣赏唱段《智斗》【主要目标】1.通过聆听和分析,能够感受角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所描绘
()被誉为朝鲜民族的“第一国歌”,其内容来源于高丽时期就流传下来的爱情故事,其歌名是音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12月5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电子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有()。
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随机试题
A、脐疝B、腹股沟斜疝C、股疝D、腹股沟直疝E、切口疝患者男性,46岁,发现右腹股沟肿块2年,术中发现腹壁下动脉在疝囊颈外侧,应考虑为
患者女,44岁,左侧鼻塞,多清涕2年余,不伴鼻痒及打喷嚏,鼻腔检查见鼻中隔明显左偏,左中鼻道少许分泌物。鼻窦CT示:鼻中隔左偏,左侧上颌窦黏膜稍增厚,最适当的治疗是
下列肋骨中可称为假肋的是
孕妇,36岁。妊娠10周,休息时仍感胸闷、气急。查体:脉搏120次/分,呼吸22次/分,心界向左侧扩大,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底有湿啰音,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的中心的是()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下列情形可以缺席判决的有()。
在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中,丙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所有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针对这一审计目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在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中,丙注册会计师实施监盘程序,无法实现的审计目标是()。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已婚,工厂普通工人。案例介绍:有一次求助者上班时眼看就要迟到,就急匆匆地往车间里跑,不小心与公司男领导撞了个满怀,同事们顿时都笑起来,还有人吹起口哨,大家事后还总拿他们开玩笑。以后求助者每次去车间都会紧张,觉得同事
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①为最,
[*]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