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开启化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开启化
admin
2018-05-29
36
问题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观察与思考
如图2—13所示,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实验现象。
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时就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通常是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饮料中.
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少,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外逸,并与水作用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物质——碳酸。碳酸是溶解于水的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
2
H
2
O H
2
CO
3
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稍加热就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石蕊试液重新变成紫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像这样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也是化合反应(combination reaction)。碳酸受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像这样的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decompositionreaction)。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等物质的反应也是分解反应。化合物反应和分解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问题:
(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写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4)对本节课进行板书设计。
选项
答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探索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3)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分别将一瓶普通饮料和一瓶碳酸饮料打开。 【观察现象并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学生回答】普通饮料打开没有现象,碳酸饮料打开瓶盖瞬间汽水会喷出来。碳酸饮料里面有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二氧化碳带着饮料喷出来。 【教师总结】碳酸饮料里面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①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实验操作】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教师总结补充】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瓶内压强降低,CO
2
溶解度降低.所以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②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再加热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现象1: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现象2:溶液又变紫。 【实验分析】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CO
2
+H
2
O=H
2
CO
3
碳酸很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
2
CO
3
[*]CO
2
+H
2
O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 环节三:巩固提高 ③反应类型 【教师引导】观察以上两个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CO
2
+H
2
O=H
2
CO
3
有两个反应物,一个生成物。 H
2
CO
3
[*]CO
2
+H
2
O有一个反应物,两个生成物。 【教师总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水的反应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作业】思考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 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CO
2
+H
2
O=H
2
CO
3
H
2
CO
3
[*]CO
2
+H
2
O 3.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8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通过试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以分数或等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评价方式中的()。
图中旋律片段出自哪部作品?()
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川江船夫号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点。(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
案例:杨老师在讲授《长江之歌》这节课的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从地图当中找到长江流域的位置,随即介绍了长江周围的风土人情以及美丽的风景。接着花了很少的时间讲解了歌曲的演唱方法,甚至都没有播放歌曲,学生感觉课程非常的愉快,但是没有学会唱歌。问题:根据
“1948年,法国工程师舍费尔提出将音乐的概念扩大到包括一切自然音响,他采录火车笛声、人声、敲打铁器的声音及其他声音素材,借助电子手段,用剪切、变速、横向叠加、倒放等手法创作了《铁路练习曲》。”上面描述的是哪种音乐流派?()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②酶的活性与pH有关③酶的催化效率很高④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⑥温度过高和偏低对酶活性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野生东北虎保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我国,东北虎的致危因素主要有非法猎杀、栖息地的丧失与破坏、猎物的缺少等。(1)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再加上______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2)东北虎
随机试题
的拉氏反变换为【】
易合并出血的消化性溃疡包括
A.肾虚B.血虚C.血瘀D.气滞E.血寒
通过使DNA单链断裂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是()。
账户是根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企业应当根据税法规定的计提折旧的方法,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_________一些,看_________一些,看_________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班有50名学生,他们的名字都是由2个或3个字组成的。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之后,两组的学生名字字数之差为10。此时两组学生巾名字字数为2的学生数量之差为:
一辆汽车从A地运货到B地,若该车的速度增加20千米/小时,可以提前45分钟到达B地,如果减少12千米/小时,到达B地延迟45分钟,则A地与B地之间的距离为()千米。
A:Doyouthinkthatourbossisakindman?B:Itisfineweather,isn’tit?Theabovedialogueviolatestheprincipleof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