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某教师的课堂回忆录(节选),读完后按要求作答。 教学时我安排了两个环节:首先,给学生展示单纯的美景,并配以轻柔的《高山流水》乐曲,让“陋室"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用模拟的情境,触动、诱发学生的感情,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并进一步让

admin2021-10-10  32

问题 以下是某教师的课堂回忆录(节选),读完后按要求作答。
    教学时我安排了两个环节:首先,给学生展示单纯的美景,并配以轻柔的《高山流水》乐曲,让“陋室"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用模拟的情境,触动、诱发学生的感情,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并进一步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进行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也能受到美景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山水的感情,也激发他们热爱文章之所爱——“陋室”。
其次,我把重点转移到人物身上,启发学生想象文中人物的吟诗及谈笑之声,在先前“身入其境”的基础上,再“情入其人”,使课堂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学生仿佛与“陋室”主人共同享受山野的恬静与自然,从而带着对古人的喜爱与羡慕之情,朗读全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力激发。如果说,教学导语阶段是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来学习,那么,正文教学阶段对审美情趣的激发,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情”来读书。
    对于该教师的课堂,分析不准确的是(     )。

选项 A、该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过于主观,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B、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创设了山水美景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C、开篇就用单纯的美景和轻柔的乐曲奠定了课堂恬静的氛围,有剥夺学生阅读课文的初体验之嫌
D、设计是由“景”到“人”再到“情”,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答案D

解析 该教师的设计是由美景歌曲导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情感体验,然后“由情入人”,体会作者的情感,应该说是“情”“景”“人”层层递进。加强感受。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c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