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材料二: 课文摘录:
admin
2021-09-26
33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光武中兴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黄巾起义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各项措施。 教师:结合之前的学习内容,我们知道,封建王朝在清明君主的治理下呈现强盛安定的社会发展局面,进入封建王朝后期,由于天灾人祸,国家政权变得动荡不安,西汉是否如此呢? 学生:西汉王朝也是如此的。 教师:大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否说一下朝代歌? 学生: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教师:通过朝代歌我们可以知道,汉朝分为两部分。汉朝都城在长安时的历史时期称为西汉,汉朝都城在洛阳时的历史时期称为东汉。那么。东汉的建立者是谁?东汉建立后是怎样发展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学习新课内容。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教师采取温故知新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可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过渡。朝代歌的引入是导入环节的一个亮点。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光武中兴 教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任何朝代都是有盛有衰的,西汉末年朝政越来越腐败,民不聊生。此时,出现了短暂的王朝更替闹剧。同学们是否可以简单描述一下相关内容呢? 学生: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并建立了新朝,存在了两百多年的西汉灭亡。 教师:面对西汉末年的朝政腐败,王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但是王莽的改革措施严重脱离实际情况,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王莽建立的新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本人也被杀。西汉宗室刘秀在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即东汉。同学们,这是东汉建立前的社会状况。我们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之前归纳的封建朝代建立的三要素,请同学们找出东汉建立的三要素。 1.东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25年。 建立者:东汉光武帝刘秀。 都城:洛阳。 2.光武中兴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反映东汉时期疆域范围的历史地图和相关材料。 教师:东汉建立初年的社会情况如何呢?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上的地图及相关材料,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结合历史地图和材料内容阅读教材,进行积极思考。 教师:通过历史地图我们可以看出东汉建市初,还有不少地方割据政权存在,比如更始政权、建世政权等。 刘秀用了很长的时间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和西汉初年较为相似,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缺衣少食。刘秀作为当时东汉的最高统治者,首要任务便是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巩固政权。当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呢?请同学们以军师的身份为刘秀出谋划策。 学生阅读教材后结合自己的理解,纷纷给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相关举措。 (1)具体措施 ①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②在地方上合并郡县,裁减多余的官员,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严厉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措施和西汉初年统治者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有没有相同之处呢? 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予以回答。 教师:东汉初年采取的措施和西汉初年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采取的措施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负担。比较是历史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这里我们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掌握这种方法,以便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2)中兴局面的形成 教师:光武帝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我们之前学习的“文景之治”,也是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历史时期。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共同原因。 学生进行思考并予以回答。 教师:共同原因包括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都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有其兴衰的历史过程。东汉于朝是何时、又是为何渐渐走向衰亡呢?接下来,我们一同学习下面的内容。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表格。 教师:表格中统计的是东汉中后期10位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的数据。通过表格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的年龄都比较小,而且寿命都不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学生:东汉中期后,从汉和帝开始,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持朝政,国家大权就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致使外戚势力不断膨胀,进而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做傀儡,但是满朝文武大臣都依附外戚,无奈只得依靠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势力。宦官由此得到皇帝的宠信,逐渐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①原因: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大权落到太后及外戚手中,致使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取政权,宦官被宠信,把持朝政,进而导致宦官专权。 ②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③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教师:结合之前我们学习的内容可知,封建王朝的末期总会爆发农民起义,比如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东汉末年也曾爆发过农民起义,其中以黄巾起义最具代表性。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黄巾起义的相关内容。 (三)黄巾起义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的经验,阅读教材并找出黄巾起义的原因、时间和领导者、特点、结果、影响等相关内容。 ①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 ②时间和领导者:184年,创办太平道的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③特点:此次农民起义以宗教组织为基础,进行长期的准备。 ④结果:黄巾起义在东汉政府和地方豪强的联合镇压下最终失败。 ⑤影响: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为此后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从而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汉王朝的建立,为了巩固这个新生的手朝,光武帝刘秀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改革政治的措施,从而形成了光武中兴的历史局面,这是东汉的“兴”。东汉中后期,由于继位的皇帝年龄普遍偏小,不能理政,太后就依靠亲族势力辅政,皇帝长大后借助宦官势力重夺权柄,在循环往复之下就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使得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东汉后期的黄巾大起义,又使得东汉王朝一蹶不振,这是其“亡”。 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和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就同一个历史问题,指出在两部著作中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安排的课后作业,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解答能力。学生对于古典名著的阅读,也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nR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11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利用”一节中应用雷达倒车的原理示意图。任务:基于该资源,结合其物理原理,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
以“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例,简述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
如图2所示,在一个粗糙水平面上,彼此靠近放置的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后,两个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并最终静止。在物块运动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结合实例,说明在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贯彻科学性原则。
案例:下面是某位教师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一节内容之前,为了解学生对上节所学“光的反射”知识掌握情况的教学片段。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首先什么叫光的反射?生1:光遇到桌面、水面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以下题。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读下图,完成以下题。为减轻图中平原地区农业灾情,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下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阅读以下关于“水资源”的教学知识结构,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问题:分析以上教学知识结构图,写出本次教学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提出这一观点的学派是()。
随机试题
患者,男,69岁。反复咳嗽、咳痰、喘息20余年,加重7天,嗜睡1天就诊。查体:嗜睡,球结膜水肿,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干湿哕音,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双侧Babinski征(±)。为明确诊断,应尽快采取的检查是
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
低钙血症最早期临床表现为
8个月男孩,持续高热,频咳,精神萎靡5天,近2天气促加重,今抽搐3次,全身性发作,嗜睡。查体:体温40.0℃,呼吸56次/分,心率148次/分,双肺少量中细湿啰音,左下肺可闻管状呼吸音,白细胞计数4.0×109/L,腰椎穿刺颅压稍高,脑脊液常规正常,最可能
A.皮内注射B.皮下注射C.肌内注射D.静脉注射E.静脉滴注短效胰岛素的常用给药途径是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对某一地块有两种开发方案。A方案:一次性开发多层住宅45000m2建筑面积,需投入总成本费用(包括前期开发成本、施工建造成本和销售成本,下同)9000万元,开发时间(包括建造、销售时间,下同)为18个月。B方案:将该地块分成
对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主要包括()。
根据《票据法》,下列关于票据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有()。
该企业当月应税销售额包括()。本月应纳增值税税额为()。
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includevoidmain(){inti,j,sum;for(i=3:i>=1;i--){sum=0;for(j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