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

admin2017-02-10  23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
    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还要掌握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
    详细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

选项

答案采用角色扮演法和研究讨论法,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①教师让学生找出本文中最出彩的段落。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是第三段,即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过程。 ②设计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A扮演秦伯,学生B扮演烛之武,由学生B根据自己的设想,努力劝说学生A(秦伯),学生A可根据学生B的劝说来确定自己是不是被说服。(其他学生可以出谋划策)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点拔。 ④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第三段,划分层次,总结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⑤得出结论: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此次见秦伯的目的是说服秦伯退师,但他并没有一见秦伯就开始说服,而是首先向秦伯承认郑国处在危亡的境地,以此博得秦伯的好感,为接下来的说服做准备。这充分表现了烛之武欲扬先抑的论辩技巧。在策略上,这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在这里指出了灭亡郑国实际上是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是不利的。秦、晋毕竟是两个国家,它们之所以会走到一起,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但如今烛之武明了地指出了亡郑的后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在动摇秦伯之后,烛之武便开始引诱秦伯了。亡郑对秦国不利,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则“君亦无所害”,保全郑国对秦国是有利的。到底是亡郑还是保全郑国,秦伯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经过烛之武的引诱,秦伯内心的天平开始往郑国倾斜了。于是烛之武又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曾经对秦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的关系。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说完历史,烛之武又回到现实,进一步分析晋贪得无厌,在东边和西边都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且是建立在使秦国土地减少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领土。这就使秦伯意识到了如果自己跟晋国合作,不仅不能获利,而且还会遭受损失,自己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最后烛之武借此奉劝秦伯要从长远的利益考虑这件事。 经过烛之武五个步骤的说服,秦伯不仅退了师,而且还派三位大夫守卫郑国,和郑国结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Q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