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开启化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开启化
admin
2019-12-10
64
问题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五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观察与思考
如图2—13所示,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实验现象。
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大约能溶解1 L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时就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通常是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饮料中。
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少,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外逸,并与水作用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物质—碳酸。碳酸是溶解于水的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
2
H
2
O H
2
CO
3
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稍加热就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石蕊试液重新变成紫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像这样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也是化合反应。碳酸受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像这样的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等物质的反应也是分解反应。化合物反应和分解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问题:
写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选项
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分别将一瓶普通饮料和一瓶碳酸饮料打开。 【观察现象并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学生回答】普通饮料打开没有现象,碳酸饮料打开瓶盖瞬间汽水会喷出来。碳酸饮料里面有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二氧化碳带着饮料喷出来。 【教师总结】碳酸饮料里面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①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实验操作】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教师总结补充】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瓶内压强降低,CO
2
溶解度降低,所以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②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人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再加热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现象1: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现象2:溶液又变紫。 【实验分析】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CO
2
+H
2
O═H
2
CO
3
碳酸很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
2
CO
3
[*]CO
2
+H
2
O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 环节三:巩固提高 ③反应类型 【教师引导】观察以上两个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CO
2
+H
2
O═H
2
CO
3
有两个反应物,一个生成物。 H
2
CO
3
[*]CO
2
+H
2
O有一个反应物,两个生成物。 【教师总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水的反应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作业】思考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q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请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选修“演奏”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乐器合奏《无题》要求:(1)自选合适的乐器后,设定教学目标与重点。(2)针对教学重点,设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必修“音乐鉴赏”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钢琴音乐的奇葩》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2)针对教学重点
古典音乐欣赏课上,刚讲完导入部分,教师就发现下面坐着的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本来设计的是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看到这个场景,教师直接调整了教学内容,播放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同学们顿时被“惊”了一下,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教师的这种行为,符合下列哪种调控方式?
17世纪的序曲分为两种,“慢—快一慢”三个乐章属于()。
旋律写作。以下面旋律编配第二声部,按要求创编乐段。要求:(1)第二声部调式调性与第一声部相符。(2)第二声部为第一声部的支声复调。
在欣赏《保卫黄河》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介绍创作背景,用时5分钟。其余的时间用于欣赏音乐、演唱歌曲,用时35分钟。试问该教师的时间分配是为了遵循哪一音乐教学原则?()
“在音乐课上,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顺时针方向舞蹈,并演唱《非洲赞歌》中的人声部分,一个同学在中间敲击简单的马林巴节奏,身边两个同学在打击非洲鼓节奏,教师融入外圈同学当中和学生一起演唱与舞蹈。”这样的情景应该出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案例:在介绍独舞《春江花月夜》时,徐老师发现后排的一个男生在发呆走神,心不在焉。而当播放《春江花月夜》视频进行欣赏时,他又在后面装模作样地模仿片中的舞蹈动作,引得周围同学一片哄笑。徐老师于是将他叫到前面来,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他在第一排空位处
李老师在高中音乐课《好汉歌》的教学目标当中写道:“通过教师领唱,学生应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这个教学目标很适合运用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哪一个模块?()
在广州方言歌曲《行花街》的教学时,老师强调学生用粤语演唱,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随机试题
耳部()被称为晕点,有较好的止晕的效果。
作家的独特素质之一是【】
下列哪些方剂主治证候中有呕吐
A.盆腔炎患者B.术前相隔4小时两次体温在36.5℃以上者C.妊娠10周内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D.妊娠7周内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E.妊娠11~14周内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属于人工流产的禁忌证的是
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 )。
有黑白两球共150个,按每组3个分成50组,其中只有1个白球的共13组,有2个或3个黑球的共21组,有3个白球的与有3个黑球的组数相等。那么在全部球中,白球共有()个。
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
按条件f对关系R进行选择,其关系代数表达式为______。RooR
Driverlesstrainsareatypeoftrainfirstdevelopedinthe1960s.Asthenameshows,thesetrainsoperateautomatically,with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