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两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对其思想观点进行评价。每一评价部分的文字应不少于300字。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

admin2017-03-31  18

问题 将下面两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对其思想观点进行评价。每一评价部分的文字应不少于300字。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翻译(10分):
评价(20分):

选项

答案翻译: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欢喜或悲伤。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评价: 选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表现了作者虽身居江湖,仍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解析 【注释】
   (1)嗟(jie)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
   (7)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评价:
【分析】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范仲淹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好友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选段为该篇第五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Ew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