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安培力问题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条形磁铁平放于水平桌面上,在它的正中央上方固定一根直导线,导线与磁场垂直,现给导线中通以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电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安培力问题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条形磁铁平放于水平桌面上,在它的正中央上方固定一根直导线,导线与磁场垂直,现给导线中通以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电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dmin
2017-08-17
52
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安培力问题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条形磁铁平放于水平桌面上,在它的正中央上方固定一根直导线,导线与磁场垂直,现给导线中通以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电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B.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C.磁铁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可能
解:磁铁吸引导线而使磁铁导线对桌面有压力,选B。
问题:
指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
选项
答案
错解在选择研究对象做受力分析上出现问题,也没有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导线对磁铁的反作用力作用到哪里。 正确解答: [*] 通电导线置于条形磁铁上方如图1所示,由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受到向下的安培力作用,同时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对通电导线有向下作用的同时,通电导线对磁铁有反作用力,作用在磁铁上,方向向上,如图2。对磁铁做受力分析,由于磁铁始终静止,无通电导线时,磁铁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磁铁重力。有通电导线后,受通电导线的吸引,磁铁对桌面压力减小,选A。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W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1)_____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基因在__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操作技能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自由组合规律试验”具体要求是: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某教师首先利用学生已经学的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引出本课课题,之后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同学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前面发现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自由组合现象。随后又
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解放后我国在防病治病、消毒灭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的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Worlay试验:在光照强度、水分和肥料三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下,获得了不同产量的春黑麦,如下图。据图分析,以下不正确的是()。
教师在“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时,“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板开展拼图竞赛。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材料: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片断实录)师:同学们,将我们的右手放在我们胸部的左侧,感受一下我们的心脏跳动,并记录一分钟心跳的次数。生:我感觉到了心脏在“咚咚”跳动,我每分
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模式1鸡一猪一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一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
随机试题
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Hadheworkedharder,he______theexams.
舌下神经
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的药物五味性质多为
下列属于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方法的有()。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下列小题。甲、乙两个公司共有()人。
IntheUnitedStates,parentsusuallyencouragetheirchildrentodeveloptheirpotential(潜能).Theypayattentiontowhattheir
省份简称是中国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相对应的一项是()。
商业银行的新型业务运营模式区别于传统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是()。
【2012吉林甲NO.24】当然,《舌尖上的中国》如此热遍全国甚至热传海外,多少会有一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未必能够完全复制。但《舌尖上的中国》在规律上却并非完全可遇不可求。如果文化产品能够立足生活,深度开掘,提升专业含量,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与观众的体验和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