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课文,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

admin2016-03-29  15

问题 下面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课文,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课后练习
    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单元导语
    成长,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或正在成长,但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并不相同。美国有一部一百多集的情景喜剧,叫《成长的烦恼》,曾经在黄金时段播出,吸引了很多很多的人,享有很高的收视率。剧中三个调皮可爱不断长大的孩子,他们有欢乐,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剧情中领略到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从中受到启发。
这个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梦想(安徒生《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王安石《伤仲永》)。
    这个单元的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回答课后练习第三题。

选项

答案(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同县的人认为他很奇特,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币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作有利可图的事。 (他的)父亲认为这件事有利可图,每日带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前者):比。于(后者):被。 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他受到的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9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