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请同学们认真听。(教师示范读)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作海浪,向海

admin2020-02-11  12

问题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请同学们认真听。(教师示范读)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作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所以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刚才总结的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教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位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半句比前半句多一个“却”字,前半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字是全句的转折,“相离相分”突出了作者的哀伤。另外,前、后半句分别以“相亲相近”“相离相分”作为结尾,读来朗朗上口且形容得十分贴切。好处,怎一个妙字了得?伤处,怎一个痛字了得?
    (生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小声称赞:才子呀!)
    师:分析得很全面!注意到了内容方面的前后比较,同时还很投入,用反问句将大家引入这种境界!对这一句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喜欢的句子也是“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句话写出了海浪和海岸若即若离的关系,正如老师曾讲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这诗句出自哪里呀?
    师:这是柳永的词作《蝶恋花》中的名句。课下我会把这首词打印出来,贴在班里。这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内容上进行理解的。好,继续。
    生:我读的一句是“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这句话中,“里”和“体”押韵,读起来比较顺口。“碧海丹霞”使人感到广阔,心情舒畅;“银白的浪花”让人感到纯净、清新,“金。沙铺就的海岸”又让人感到温馨和谐,令人向往。
    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出关键词语所创造出的意境。
    生:“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押韵,富有美感,既有散文诗的条理又不失感情色彩,形象地写出了海浪起伏的景象。
    生:“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清晨”与“傍晚”,两个“于是”,前后呼应,增强了语势,表达了海浪与海岸紧密相连的关系。
    师:读得还应该更有感情些。有些重点词要读得更重些。试一试。
    (生再读,突出了“海誓山盟”“紧紧搂抱”“歌吟”“亲吻”,有些同学善意地笑了)
    师:听了同学们刚才的发言,老师都觉得你们已经学会从散文诗本身的特点去感受语言。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去表情达意、抒发感情的。我们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出语言背后的东西。好,继续。
    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与海岸嬉戏着,但海岸不理“我”。“我”依旧要重复,这些都说明了“我”的执着:为了爱情而百死不悔,即使无法相拥相抱,也在坚持。最后“终身的工作”也体现了另外一种语气,一辈子无法自拔。
评析该教学片段的两处优点。

选项

答案①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恰当,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的切人点选择恰当。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教师以学生的学和文本的特点确定阅读的方法,以对读的指导为主线,落实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法指导。上得实在,上得扎实。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管运用何种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发挥恰当,不能太强,刻意把学生引向预设的领域,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但也不能过分弱化,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对目标和过程恰当地进行跟踪、调控和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②本课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始终在教师的心中。学生在思考和发言时从未受到预设的束缚及时空的限制,因此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体现得十分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使课堂释放出更大的空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互动提问、互动置疑、互动解读,形成教学对话的最佳状态。学生除了注意到对内容的理解,还体会了语言的节奏、押韵等方面的美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这是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和熏陶的结果,是学生深入探究、合作攻关的结果,也是学生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的结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5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