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歌曲《祝酒歌》的分析,设计高中歌唱课模块教学目标与简单教学环节。 要求: (1)教学目标:从音乐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性。 (2)歌唱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

admin2017-05-26  53

问题 请根据歌曲《祝酒歌》的分析,设计高中歌唱课模块教学目标与简单教学环节。
要求:
(1)教学目标:从音乐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性。
(2)歌唱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选项

答案 “祝酒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粉碎“四人帮”,亿万人民欢庆十月胜利激动、喜悦的情绪,认识到音乐思维的解禁,对繁荣发展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活动中,提高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掌握歌曲的情绪和风格特征。分析歌曲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掌握复二部曲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民族音乐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分析歌曲情绪和风格特征。 【难点】 分析复二部曲式。 三、教学用具 鼓、手鼓、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弹唱歌曲《祝酒歌》,提问:歌曲中讲到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课题:歌曲《祝酒歌》。 (二)新课教学 1.简介作曲家 师: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施光南的相关资料。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施光南(1940一1990年),生于四川重庆,1957年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59年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64年毕业后在天津歌剧院任创作员,1978年调至中央乐团创作组。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是新中国成立后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199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49岁,被文化部命名为“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周总理,您在哪里》《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琴协奏曲《瑞丽江边》;舞蹈音乐《鸿雁高飞》;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音乐《白蛇传》等。 2.整体欣赏歌曲 (1)初次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师:歌曲表现什么样的音乐情绪?(这首歌曲作于1977年。歌曲表现了粉碎“四人帮”后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 (2)再次欣赏乐曲,给乐曲划分段落 3.分段欣赏歌曲 (1)欣赏第一乐段 ①欣赏引子 [*] 大家对这个节奏熟悉吗?(这种节奏是我国北方民间吹打乐中常用的锣鼓点节奏型,主要用于前奏、尾声等,锣鼓点节奏欢快而跳跃,表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举国欢腾的场面。) 个别学生敲击锣鼓点节奏型(老师引导学生做渐强处理)。 ②欣赏第一乐句 借鉴中国戏曲音乐的甩腔。 [*] 老师引导学生唱一唱第一句中“啊”的旋律,提问:旋律中采用了什么音乐元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开始的“啊”字的轻微感叹,借鉴了戏曲音乐的甩腔,不仅美化了旋律线条,而且表达十年“文革”磨难,人们内心难以言表的辛酸) 老师出示新疆典型的打击乐器手鼓。示范新疆典型的节奏型:A.[*](用于音乐A段及由之变化的C段,这是一种舞曲的节奏,表现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的喜悦心情。)B.[*](用于歌曲的过门,做长音的节奏填充,增加旋律的活力。)个别学生敲击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③欣赏第二乐句,感受江南民歌韵味 [*] 老师讲解:“洒”字的装饰音深情演唱以及“幸福泪”处的几个附点音符的跌宕,更是深入地表现了人们的真情实感。其中也蕴含着江南民歌亲切、委婉的音调,“永远不能忘记‘文化大革命’!”这是从那场大灾难中走过来的人们的共同呼声。 (2)欣赏第二乐段 [*] 师:相比之前的音乐这段的音乐情绪有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之前的音乐情绪,比较优美、舒展,这段的音乐情绪变得欢快活泼。) 学生视唱歌词,体会欢快活泼的情绪。 (3)欣赏第三乐段 [*] 师:这一段旋律有哪一句的影子?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一曲调是从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演变而来,经过作曲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抒发了各族人民喜庆胜利的欢乐情绪。) ②衬词 师:这两个乐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提高八度再现了衬腔的旋律,接着又用扩展的手法将节奏拉宽,以级进上行的旋律,推出全曲的高潮,歌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三)巩固提高 1.了解复二部曲式 老师展示歌曲的曲式结构: [*] 师:复二部曲式是相对于单二部曲式更加复杂的一种曲式,它是建立在单二部曲式的基础上,由二个二部曲式构成的乐曲称“复二部曲式”。 2.完整地欣赏李光曦演唱的歌曲,体会歌曲的风格。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欣赏感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kHv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