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含的物理规律。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内容如下: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含的物理规律。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内容如下: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
admin
2019-08-07
23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含的物理规律。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内容如下: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如图4.5—3所示,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这时,测力计A受到B的拉力F’,测力计B则受到A的拉力F。F与F’有什么关系?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知识。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
选项
答案
教学设计: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锻炼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体会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提问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等。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分工合作找出规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老师演示三个实验,并提出问题。 实验一 用食指用力压另外一只手的手掌,看到食指弯曲。 提出问题:手指弯曲的原因是什么?手掌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手掌对食指有力的作用,手掌同时凹陷。 老师总结:在这一个过程中,手指对手掌有力的作用,手掌对手指也有力的作用。 实验二 将两个条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同名磁极相对放置,松开手后,两个小车相互排斥。 提出问题:A小车向右运动,受到了B对它的斥力作用。同时B向左运动,受到什么力? 学生回答:A给B的斥力。 老师总结:第二个实验是两个磁铁相互排斥的过程。 实验三 螺旋桨在空气的作用下,使遥控飞机飞行。 老师提问:飞机起飞受到了什么力?螺旋桨对空气有无作用力? 学生回答:飞机受到螺旋桨给的向上的力。 老师让学生感受螺旋桨对飞机的作用力。 总结:飞机起飞的过程中螺旋桨对空气有推力作用,反过来,空气对螺旋桨也有推力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环节二:规律建立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老师通过分析演示的三个实验,结合学生讨论分析结论。 得出结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如果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后一个物体也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在这一作用过程当中,我们把它们一个称为作用力,另一个称为反作用力。让学生举例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①人打沙包:手对沙包有作用力,沙包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②滑冰推人:手推他人,对他人有力的作用,他人对自己也有力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促进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①作用点 老师利用三个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得出结论。 问题1:手指压手掌,手掌对手指的力的作用在手指上,手指对手掌呢? 学生回答:作用在手掌上。 问题2:A、B互相排斥,A对B的力作用在?B对A的力作用在? 学生回答:A对B的力作用在B上,B对A的力作用在A上。 问题3:空气对螺旋桨的推力作用在?螺旋桨对空气的推力呢? 学生回答:空气对螺旋桨的推力作用在螺旋桨上,螺旋桨对空气的推力作用在空气上。 学生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老师补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②方向 老师利用三个演示实验继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问题1:如何准确描述手掌和手指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 学生回答:手指对手掌的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手掌;手掌对手指的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手指。 老师补充提问:这两个压力一左一右。空气对螺旋桨,螺旋桨对空气的力的方向一上一下。我们可以初步得到的方向关系是? 学生回答:方向相反。 老师引导提问:如果作用力的方向改变了,反作用力的方向应该如何变化? 学生思考。 老师演示实验:改变实验二中一个磁极的方向,AB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均改变。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 老师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其中的一个力方向改变,另一个力同时也跟着变。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大小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猜想: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实验方案 方案一: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着同一条直线的相反方向拉动。 方案二: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边固定,然后拉动另一边。 实验原理 老师提问:A、B受到的力的大小,应该反映在谁的示数上? A受到的力的大小。应该反映在自身的示数上,同时B受到的力反映在B的示数上。拉力越大,形变量越大。示数越大。 实验结果:大小相同。 实验验证 老师提问:我们测得的是静止时的情况,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两个力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利用传感器实时验证两个力在任意时刻的大小关系。记录实验数据,绘出曲线。 得出结论:两个力的大小在任意时刻都相等,且两个力同时存在或消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猜想、设计、操作、验证实验的能力,提高团结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牛顿第三定律 由学生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环节三:规律的深化 学生思考总结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式: F=-F’ 教师对“-”进行强调,其表示方向相反。 对比之前所学的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点。 相同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大小都相等、方向都相反。 不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同性质的力,平衡力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老师提问,让学生深刻理解。 问题1:什么情况下,平衡力不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学生举例:铁块受到向下的拉力和重力。其中一个力是拉力,另一个力是重力,这两种力不是同一性质的力。 问题2:平衡力不一定同时产生,能不能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一个物体受到拉力和重力,当拉力消失的时候,重力仍然存在。 环节四:规律的应用 思考: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是因为石头给鸡蛋的力大吗? 环节五: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知识点,完成课后习题,1、2题必做,3、4题选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k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中,某教师安排了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实验过程如下:(一)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二)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即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三)制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内容。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在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方面,应能列举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鹎、东北
下列有关图2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1所示是依据相关结构对生物进行的分类,与图示中①②③对应的生物实例是()。
根据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设计。某版本教材中有如下活动设计:环境中植被类型不同,蒸腾作用的程度有所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4-6人。活动目标:①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
机体内的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5中甲、乙所示,其中X、Y、Ⅱ、Ⅲ、Ⅳ表示不同的染色体,果蝇的红眼(D)和白眼(d)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回答问题:若只考虑基因D、d的遗传,图中雌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___,雄果蝇产
材料:某教师在进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学习风格等,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形成了如下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
图8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下图a为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b为放养在其中的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该系统中的鱼和蚕属于______。(2)在图b中,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型,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
随机试题
《菉竹山房》的作者是()
根据输血流程的特点,应分别对过程和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主要质量控制内容包括
尿酸是人体内哪种物质的终代谢产物
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男,65岁。排便次数增加6个月,伴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1个月来大便变细,偶有大便表面带血,自觉乏力,体重减轻4kg。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制作解离组织片时,硝铬酸法适合于( )。
某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内的农田,被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熊践踏,造成农作物严重受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该农作物损失的补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西苑公司结算本月应付本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共30000元,代扣职工个人所得税700元,实发工资29300元,该企业下列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订单分批方式有:()。
一个商家要将自己的广告牌装在一条马路的一边,计划每隔4米装一块广告牌。在该马路上,每隔7米都栽种一棵树。已知这段马路长1092米,且一端是树,请问在不砍掉树的情况下,这段马路上可以装()块广告牌。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