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把她的家粉刷新,给独自生活的她更多支持。”

admin2022-12-22  38

问题 材料一
                                                                                                      “把她的家粉刷新,给独自生活的她更多支持。”
  某公益平台上,为女孩小珊修缮房屋的公益计划得到不少爱心网友的参与。1 元、10 元、100 元……不到一个月,爱心捐款就超过了修缮所需。
  小珊家住 C 市 N 区。唯一的亲人去世,自己又身患多种疾病,让她一度有轻生念头,是 N 区“社区救助顾问”团队把她从疾病与孤独中拉了出来。
“我们希望为她‘粉刷’的不仅是墙面,也是内心。”为小珊修缮房屋正是为其定制的救助“组合拳”中的一步:修缮后的房屋腾出一间出租,能有效缓解其家庭债务。同时,提供专业心理咨询、继续教育、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她重拾生活信心。
  小珊的故事是 C 市 N 区近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及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背景下,N 区探索政策主动“上门”、精准救助、重“造血”的救助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尽管 C 市已建立较完备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但因救助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政策内容较复杂,总有少数困难群众不熟悉政策而未得到应有救助。唯有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才能彻底解决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难题。2020 年 9 月,C 市宣布在全市全面实施“社区救助顾问”制度。N 区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在 C 市最先探索此项制度。2019 年,该区试点组建一支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人员、居民区救助人员和专业社工组成的 300 余人“社区救助顾问”团队。团队在主动发现极少数“沉默”困难群众的同时,充分发挥熟悉各项救助政策、能够调配各项救助资源的优势,就近帮助困难群众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提供指引、链接资源,最终找到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差别化救助方式。“社区救助顾问”制度推出至今,N 区已对 7000 多户居民进行了精准评估,梳理出高度困境家庭重点服务对象 1300 多户,其中不少为原本“沉默”的困难人群。新冠肺炎疫情下,那些本就脆弱的家庭会否面临更大的风险?N 区红桥路街道救助顾问主动到居民区开展走访。他们发现,从外地来 N 区的苏先生的公司因疫情无法开工,妻子无业在家,还有三胞胎女儿需要照顾,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救助顾问以最快速度制定救助方案,除发放临时帮扶金外、还链接外部资源,帮助苏先生妻子找到了线上工作岗位。
  在 N 区华新路街道,近年来通过打通民政、人社、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数据,形成了“可统计、可分析、可关联”的智慧救助大数据。街道服务办何主任举例说,救助顾问在比对居民医保与工会数据时,发现陈女士家庭医药费突然增大,上门走访后得知陈女士最近做了一场大手术,丈夫又生病在家。儿子也找不到工作。救助顾问随即为陈女士一家对接救助政策,不仅解决了大部分自费医药费,还帮助其儿子找到临时工作,使这个家庭走出了困境。“我们还将进一步建设好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收集渠道,做好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动态信息收集、数据管理分析工作,确保‘应保尽保,不落一户’。”N 区民政局申局长说。
  “贫困有时候不是光靠钱就能解决,社区救助顾问就是要分析每个个体或家庭的致贫原因,以‘一户一方案’原则设计救助计划,并提供全程式、陪伴式服务,把过去‘供血式’的物质救助转变为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等相结合的‘造血’式救助。”N 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说。N 区每名救助顾问都有一个“政策包”和一个“资源包”,“政策包”里装着为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政策文件,“资源包”里则有包括爱心企业、群团组织、基金会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和联系方式。救助顾问可根据救助对象实际所需及时匹配相应救助资源。
  “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在 N 区试点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困难人群被救助顾问发现,并得到相关救助。数据显示,N 区救助目标对象占全区户籍人口的比例已从 1%升至约 6%。
材料二
  77 岁的彝族老阿妈克迟莫,乘坐 5619 次列车从下普雄前往上普雄走访亲戚。阿妈很爱笑,也很健谈,因为牙齿几乎掉光,她笑着的时候总是害羞地抿着双唇。她说:“1968 年,25 岁从上普雄嫁到了下普雄,走了一天多的山路,才到夫家。两年后的 1970 年,‘小慢车’开了,40 多分钟就可以回娘家。”尽管近几年山里的大多数村子都修了公路,但是大凉山区经常出现落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阻断公路畅通,冬季也经常封路。对于大凉山深处的彝族老乡们来说,5633 次列车还是最安全、时间最有保障的出行方式,很多时候也是唯一的出行方式。“即使某些区段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通行,我们也会保障其他区段的运行。”乘务员阿呷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趟被称为“小慢车”的列车早已彻底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作为孩子们的校车,当地人的赶集车、公交车、婚车……这趟列车也在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支持着大凉山区的脱贫攻坚。即使是普通话不流利的彝族老乡,也会在听到“小慢车”三个字时,第一时间吐出一个“好”字。
  2020 年是成昆铁路通车 50 周年,作为服务民族地区、助推地方经济、巩固国防建设的钢铁大动脉,成昆铁路串起了沿线群众的幸福生活。5619/20 次和 5633/34 次两辆公益性“小慢车”与成昆线同龄,在悠长岁月里传承“铸道精神”,穿行于大凉山腹地,最长运行里程 353 公里,停靠 26 个车站,自 1995 年以来票价从未变过,最高 25.5 元,最低 2 元。5619 次、5633 次“小慢车”串联起彝族老乡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张张朴实无华的笑脸,让“小慢车”充满了阳光和温度。
  3 月开始,正是大凉山采收蕨菜、青岗藤、蒲公英、党参等土特产的季节。5633 次尼波站开车后各车厢大件行李处都堆满了农产品。有的时候,这些土特产在“小慢车”上就完成了交易,老乡们在车厢里拿出秤杆子,当场称重交易,省时又省力,在到达终点前就已经把手上的土特产出售一空。阿莫的随身物品很简单,一个皮质挎包、一杆秤。他此次乘车的目的是收购蕨菜。他穿梭在车厢里,不断寻找心仪之物,终于在 8 号车厢的大件行李处找到了几大包新鲜水嫩的蕨菜,在与货主沟通后,阿莫拿出秤杆子,一袋一袋的称了起来,这一趟阿莫收购了 300 多斤蕨菜。现在,阿莫已经不再依靠坐火车运输货物赚钱了。他选择了“火车+电商”的新路,开办猪场,制作凉山猪腊肉,在电商平台销售,然后用大车把腊肉运到县城去发快递。今年春节,他的几千斤腊肉几乎销售一空,挣了几万块钱。
  为了供阿树上学,父母通过“小慢车”销售家里种植的烤烟、土豆、玉米。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阿树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2017 年,铁路部门履行扶贫承诺来到学校招工,阿树与另外 5 名彝族同学脱颖而出,成为“小慢车”的乘务员。得知儿子能够在“铁路部门”上班的消息,一家人都高兴坏了。妈妈说,“这下阿树既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又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从乘客变为铁路人,“小慢车”一直温暖着这位青年的心。近年来,“小慢车”列车党支部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积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不断优化“彝乡情”服务内涵,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将民俗风情与列车服务举措结合,设计制作了带有彝族文化元素的揭示揭挂,列车方向牌和车内引导标识都标注了彝汉双语。同时,班组服务小分队坚持到车厢、到座位进行安全服务和文明乘车宣传,一并提供针线包、胶带、捆扎绳等便民服务,列车广播还增加了彝汉双语播报服务,车内乘务员“彝语”“汉语”双语上岗。为了方便日常彝族老乡运输家禽、牲口,“小慢车”贴心地在行李车厢增设了牲畜拴挂处,每趟车进行消毒,实现了牲畜与旅客分开,让车厢环境更卫生、整洁。为了让彝族老乡能把所有东西搬上车,有的车站还会提前开放站台,让老乡先把货物堆在车门前,有时这趟列车的开车时间会推迟几分钟。“我们这种车时间弹性大,不像高铁,都是按秒计算的。”列车员称,“和多数人熟悉的先买票再上火车的流程略有不同,5633 次列车一路停靠的大多数车站都只能被称为乘降站,也就是可以上下车但不具有售票资格的车站,乘客从乘降站上车后再在车上补票。”
  在阿呷看来,教育是阻断贫困的最重要的途径。现在更多彝族年轻人通过“小慢车”能够走出大山到外面学习、务工,这些都是让当地更快发展的希望。教育进步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在列车上抽烟、乱扔果皮的人少了,即使有,列车员的劝告也会被听进去。“以前打扫车厢卫生都是用铁铲的,甘蔗上市的时候,地上全是甘蔗渣,黏脚。”阿呷说,“我已在 5633 次列车上工作了 20 多年,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我很自豪我的家乡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我喜欢在车上的工作和生活,这是一辆开往春天的列车,为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材料三
  这次参加 L 省两会,雷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传福带来的两个建议都和农村工作紧密相关。一个是农村水污染防治,另一个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叶传福说:“无论是环境治理还是乡村振兴,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生活更舒心!”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医疗卫生服务……2021 年的 L 省政府工作报告,对社会关注、民众关切的民生问题提出了诸多新举措。送出了一件件分量十足的民生“大礼包”。2020 年,L 省民生工程推进跑出“加速度”,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民之举纷纷落地——稳定就业岗位 880.8 万个,开工改造老旧小区 50.8 万户、棚户区 14.75 万套,开工建设公租房 4312 套,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改造敬老院 155 个、护理型养老床位 1.8 万张。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L 省又明确提出要聚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求突破见实效,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切实办好。如何让老年群体“老有所养”,也是代表委员们普遍关心的问题。T 市市委书记谭洪在参加分组讨论时,着重提出要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其中最迫切的一条就是把老年食堂办好,“实现老年人困难的不交钱,条件好的少交钱,不用去赶集买菜动火动电,就能吃上热汤热饭。”
  省人大代表李智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继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L 省将从交通、教育、医疗、就业、健康等多个方面办好更多民生实事,在改善民生品质上干出一番新气象。报告有温度,为民情怀浓,就是要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努力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
材料四
  青茂古镇有王陶然剪不断的情愫,她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那时,她外公是镇里有名的陶匠,外婆则是造纸高手。外公外婆还经常教她做陶、造纸。长大后,王陶然一直在外打拼,虽然事业发展得不错,但在青茂度过的童年,却成了她挥之不去的记忆。于是,她产生了回青茂发展的念头,“那么,回青茂,我应该做点什么呢?”王陶然反复问自己,好在王陶然有基础,加上她寻访到熟悉古法造纸传统技艺的老艺人,这项传统技艺很快就在青茂古镇复活了。2016 年 8 月,王陶然的“青茂人家”作坊在青茂古镇正式开张,她以古法造纸创新体验和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为主,致力传承青茂独具特色却濒临失传的构树皮造纸手工技艺。
  可是,复活容易,活好难。如何添加新元素,让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出生机活力?于是,她去拜访一位有名的书画家,请他当“青茂人家”的顾问。依照他的指点,王陶然按创作山水画的布局,将南瓜叶剪成荷叶,玉米叶剪成月亮,压到纸上去,再淋上一层纸浆,一幅“小荷残月”便做成了。刚做出时,还是挺好看的,能看出南瓜叶和玉米叶。王陶然欣喜不已。可纸上的水干了后,就变成了只是有纹理的纸。正当王陶然心情沮丧的时候,她突然发现,纸上的“小荷残月”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植物特有的光泽,整张纸也多了艺术的质感。
  受此启发,王陶然又请了当地几位书画家进行创作。她还去省外参观学习,并买下比较好的作品,回来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良,经过努力,“青茂人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精致、更有艺术感。王陶然还满足,又带着作品四处参展,既展示自己的东西,又学习外面的经验。在学习中,王陶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到出类拔萃,创作上一定要有新意。有一次,她发现一位刚从国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作品很有创意,就找到他,让他把世界名画搬到纸上,小伙子爽快地答应了,不久就创作出一幅,效果出奇的好。在一次展览中,顾客争相购买,甚至出价到上万元。但王陶然没有卖,她觉得这样的作品应该留下去感染更多的人,让他们体会古法造纸创新的无穷魅力。
  接下来,小伙子又把梵高的《星空》等世界名画搬到了王陶然的纸上。可“青茂人家”的其他顾问觉得,不能只是机械地临摹,要把梵高的星空,变成青茂的星空,星空的下面必须是青茂的大地,是青  茂的山川河流、稻田民居……修改之后,大家再次品味,初一看,是梵高的画,但仔细一瞧,是青茂的风景,大家都拍案叫好。
此时的纸,还是一张纸。 此时的纸,不再是一张纸。此时的纸上,是青茂。此时的纸上,又不光是青茂。近几年,来青茂古镇的游客越来越多,王陶然又想着把古法造纸技艺转化成青茂古镇的旅游商品。  一方面,游客喜欢这种真花真叶的古纸艺术,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古法造纸。她说:“古法造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通过创新让它与现代人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让这个 1000 多年以前的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经过 3 年多的努力,王陶然的“青茂人家”已从当年的个人作坊发展成拥有 10 多名员工的文创公司。公司也已经从 2020 年开始盈利,同时还带动了一批青茂本地居民参与文创产业。目前,古镇相关部门正在帮助“青茂人家”规划建设原料基地、生产区和体验区。王陶然正在把青茂的传统特色文化,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出去。一张纸,为青茂带来了很多很多……

根据“给定资料 1”, 请你谈谈 C 市是如何解决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难题的。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 400 字。

选项

答案C 市推出“社区救助顾问”制度,探索政策主动“上门”、精准救助、重“造血”式救助。 一、主动入户走访,提供帮扶。精准评估,梳理发现“沉默”困难群众、易受突发事件影响陷入困难的家庭;发挥自身政策、资源优势,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提供引导、链接资源,提供差别化救助方式。 二、利用大数据,开展智慧救助。打通多部门数据,形成“可统计、可分析、可关联”的智慧救助大数据;建设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收集渠道,收集困难家庭的动态信息,分析管理数据,确保“应保尽保,不落一户”。 三、实施重“造血”式救助。提供全程式、陪伴式服务;实行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相结合的救助模式。 四、配备“政策包”和“资源包”。提供为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文件、各种资源及联系方式,针对性开展救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ly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