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案例: 对于学生探究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难点不是实验操作,而是怎样通过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处理] 将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分成六个组来做:1、2两个组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3、4组做“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的实验;5、6组做
案例: 对于学生探究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难点不是实验操作,而是怎样通过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处理] 将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分成六个组来做:1、2两个组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3、4组做“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的实验;5、6组做
admin
2015-04-20
46
问题
案例:
对于学生探究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难点不是实验操作,而是怎样通过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处理]
将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分成六个组来做:1、2两个组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3、4组做“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的实验;5、6组做“硫酸铜溶液和铁片反应”的实验。
[过程设计]
环节一:分组实验,发现差异
环节二:回顾反思,探究原因
环节三: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现场记录]
当1、2、5、6四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3、4组做的实验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时,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学生甲:我们组发现在方案三中有气体生成了,产生的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使得我们无法测量他们的重量。
学生乙:我们通过联系以前的知识得知,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从这里我们得知原子的种类、数量、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并没有发生变化,既然反应前后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的总质量也应该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确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问题:
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了哪些学习方式?
选项
答案
采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ZW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案例:一堂音乐课上,当全体同学随着《青春舞曲》欢快的旋律跟唱时,忽然从教室的角落里发出一句“不和谐的声音”,全班哄堂大笑。原来是班上一个经常爱捣乱的男孩发出的声音。这个男孩平常喜欢拿着手机在走廊里播放音乐并放声大唱,个人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因此同学们都
教学研究中,实验法的种类很多,教学实验一般采用()。
下列哪种论述更接近“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特点?()
根据对《茉莉花》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要求:(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音乐教学应该以()为核心,以()为动力。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在学习《思念》这首歌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们唱的更有感情,就问学生们现在最思念的人是谁,并且说说理由,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发言。这时老师发现一位女生趴在桌子上抹眼泪,老师问她怎么了,她哭着说:“我想我的爸爸,我爸爸对我特别好,我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对下列案例进行分析。案例:某教师在45分钟的《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导入环节介绍了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发展史(7分钟),教学过程讲解了东北秧歌,山东秧歌,陕北秧歌的表演形式特点及代表艺术家,民族舞蹈服饰(18分
请根据歌曲《长江之歌》的分析,设计高一年级歌唱课模块教学目标与简单教学环节。要求:(1)教学目标:从音乐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性。(2)歌唱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
随机试题
阿纽巴流量计又名一体化智能均速管流量计。一体化温压补偿智能均速管流量计的组成不包括()。
溶液能否用一般精馏方法分离,主要取决于()。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
肾病综合征病人出现的大量的蛋白尿是由于
外感咳嗽的病位主要在()
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会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在经济学上称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某人为计算n!(0
Malia:HiRon,pleasecomein!Ron:Goodtoseeyou,Malia.Iloveyourhouse!Malia:【D8】______Ron:Haveyoulivedherealong
Itwasaboldideatobuildapowerstationinthedeepvalley,butit______aswellaswehadhoped.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