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admin2022-07-11  34

问题 材料: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问: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率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军队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
    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肯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武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问题:
案例中的对话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体现了什么教学指导思想?

选项

答案案例中的对话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体现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Yu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