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萤火虫》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啦?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的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没有怎么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的理解。这时,老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予

admin2016-02-27  36

问题 一位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萤火虫》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啦?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的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没有怎么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的理解。这时,老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予肯定,因为书上不是这么说的,书上的正确答案是,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所以,老师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想办法一步步地“启发”孩子得到“正确”答案,要求同学们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书,看课文。最后,孩子们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看”出了一个“共同”的认识——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
    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

选项

答案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得角度,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的具体评价分析如下: (1)从教师的教学观来看,这位教师的一些做法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如,他让学生自己来思考问题,体现了互动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教学中。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实现与学生的“对话”,没有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最后,这位老师把学生引导到书本上的“正确”答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教教科书”的传统观念,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 (2)从教师的教材观来看,这位教师在学生对“萤火虫燃烧了自己”作了不同的回答之后,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地探讨,而是力争让学生回到书本上,以书本上的知识为准,这表现了这位教师以书本为权威的观念,认为书本上的就是正确的、是标准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多维发展。 (3)从教师的学生观来看,在课堂开始的环节,老师让学生自己来回答“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思考问题;但是,当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后,这位老师又让学生认同书本上的“正确”答案,使学生的思考结果得到否认,或没有回应,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gS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