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老师的执教片断,请你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片段: 前几天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只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 第二天,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各自的想法。 生1:“把16、1

admin2012-08-21  81

问题 下面是某老师的执教片断,请你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片段:
    前几天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只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
    第二天,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各自的想法。
    生1:“把16、17、18、19看成6、7、8、9来做,6+9=15或15-7=8,所以我填上16+19-17=18。”
    生2:“我也赞成他的说法,只是我加上符号,看得更加清楚,你看6、7、8、9。这样很明显,中间相加等于头尾相加,16、17、18、19,这样就有好多答案,如16+19-18=17,16+19-17=18,19+16-18=17,19+16-17=18”。
    生3:“我知道有8种答案,因为16和19,17和18交换位置都可以。这样16、19在前有四种,17、18在前也有四种,所以共有8种答案。”
    这些我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的一幕:
    突然,王佳同学站起来:“老师,我的方法最好.最容易做。”我打量了一下她,用怀疑的口头问:“真的?”,同学们也嘀咕开:“她会有更好的方法?”王佳同学干脆跑到讲台上,拿起粉笔讲:“我把16、17、18、19看作①、②、③、④,这样,16就成了①,17就成了②,18就是③,19就是④。你看,1+4—2=3,我们没有一个不会.所以16+19—17=18”。顿时,教室里掌声经久不息,我也大为感叹。我赶忙说:“这想法太好了,把本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是,老师却没想到这么好的方法,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吗?”她大方地答:“我住过医院,里面没有按①、②、③、④排列,而是301、302、303、304,我就把它看成①、②、③、④,这样我就记住了,不会忘记,不会走错。”……
    分析:

选项

答案分析:我反复琢磨这个教学片段,在为学生有着如此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而感叹的同时,更为自己平时没有“蹲下身子”欣赏学生而感到愧疚,为自己平时的主观武断而感到不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克服的办法有哪些?细细想来有以下三点: 一是:我们经过长期的工作,已经形成太多的思维定势,以至于难以摆脱自以为是的常规思维的束缚。今后,在教学中,我定不依赖于传统的经验,使自己的思维放开,富于创新,发现创新的苗子,培养创新的苗子。 二是:要“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平时不能以自身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应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学生,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应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试想,若我不让王佳同学说出来,那该多可惜啊? 三是:在今后的课堂中,应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进发出来。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的教学不能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尤其不能爱面子、摆架子,应小心呵护学生的思维,“蹲下身子”欣赏学生的好处,耐心倾听学生的解释,也许牛顿、爱因斯坦就在我们意念的一刹那产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而课堂也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更加精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iLq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