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关于“锋与天气”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关于“锋与天气”的部分内容。 第三节
阅读关于“锋与天气”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关于“锋与天气”的部分内容。 第三节
admin
2019-07-09
45
问题
阅读关于“锋与天气”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关于“锋与天气”的部分内容。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锋、气旋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作气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图2.18),叫作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作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图2.19)。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那么可能会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的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采用谈话法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教师用生活谚语来导入新课,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气团的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找出气团的概念,并列表对比冷暖气团的性质。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并总结冷暖气团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能够让学生了解气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为后面分析冷锋和暖锋的形成做了铺垫。 2.锋的形成及分类 在这一部分,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形成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动画来绘制出锋面系统的示意图。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并进行锋面特点的讲解,纠正学生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锋面特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教师用播放动画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现象用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过渡:在锋面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不同,锋可以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三类。 3.冷锋 教师继续采用播放动画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冷锋形成的过程。在观看之前,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冷暖气团相遇时气流是如何运动的? ②冷暖气团相遇时会产生什么天气现象? ③产生降水时,降水在锋面的什么位置? 学生观看之后,教师请学生上讲台边讲边绘制示意图,说明冷锋的形成过程。学生讲解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理清学生的思路。 教师: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如果暖气团中含有较多水汽,就会产生降水。降水在冷锋锋后即冷气团一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和绘制示意图,理解冷锋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 接下来学生采用同桌互助的方式,列表对比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对比,学生能够理清冷锋过境产生的一系列天气变化,更清晰地了解冷锋对天气的影响。 环节三: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采用两个小活动进行) 活动一:方法迁移 学生分组讨论暖锋形成的过程,绘制暖锋形成的示意图,讨论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变化。讨论之后,教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之后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迁移自主学会暖锋的知识。 活动二:知识迁移 教师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课堂开始的问题,即“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科学依据。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实现首尾呼应,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又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环节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本节课设计一个分层作业,其中必做作业是列表对比冷锋、暖锋的异同;选做作业是搜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层作业的设置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使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V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材料。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现代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是()。①重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②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③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片段。观察下列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的结论填入表2—3。实验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段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实验2将小块金属放在
案例: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课堂教学实录片段。老师:从物质的组成上分析.你认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学生1:可能生成NaOH、O2。学生2:若仅从组成上分析,还可能生成H2、Na2O、NaH。学生3:我认为不可能生成N
学生在学习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溴的化学性质时,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I.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II.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
以下是某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所运用的活动记录表:[方法导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使用分类、比较和实验等研究方法。[要求]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安全提示]1.为了安全,取用钠的量尽可能少(绿豆大小)!必要时给反应容器加盖玻璃片。2
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有关“化学肥料”的教学设计片段。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
随机试题
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1000~2000mLB.1700~2500mLC.3500~4000mLD.5500~6000mLE.30000~35000mL50kg体重的人,其体液量约为
男婴,10个月,对蛋白质需要量是3.5g/kg,而成人则为1.0/kg,其相差如此之大是因为
机械排风系统的进风口,其下缘距离室内地面的高度应小于等于()m。
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内部控制中重点防范的风险不包括( )。
有形席位的申报方式可以缩短申报时间与成交回报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申报时差。()
世界人均淡水水量约8300立方米,但每年有2/3以洪水形式流失,其余1/3成为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由于工业化和人类用水量的增加,目前世界用水量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可见未来的淡水不足足以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
AlfredNobel,aSwedishinventorcontributedmostofhisvastfortuneinatrustasafundfromwhichannualprizescouldbeawa
有如下程序#includeusingnamespacestd;classBase{protected:Base(){tout
Whichstatementcanbestfittoeachofthefollowingsituation?ChooseFIVEanswersfromtheboxandwritethecorrectlette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