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唱歌课《同一首歌》。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采用独唱、对唱、小组唱、全体齐唱等多种形式唱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没有歌唱情感和歌唱技能上的任何提示和要求(如情绪、表情、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结果重复演唱了许多遍后,不仅学生的歌声不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唱歌课《同一首歌》。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采用独唱、对唱、小组唱、全体齐唱等多种形式唱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没有歌唱情感和歌唱技能上的任何提示和要求(如情绪、表情、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结果重复演唱了许多遍后,不仅学生的歌声不
admin
2015-08-10
78
问题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唱歌课《同一首歌》。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采用独唱、对唱、小组唱、全体齐唱等多种形式唱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没有歌唱情感和歌唱技能上的任何提示和要求(如情绪、表情、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结果重复演唱了许多遍后,不仅学生的歌声不见起色,而且大家均流露出厌倦之感。
请思考,歌声为什么会一遍比一遍乏味?
选项
答案
这种教学现象,反映了音乐课堂教学日标的有效性问题。很明显,上述课例存在音乐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鲜明的指向性与达成性设计问题。只重教学形式,就会有活动没体验,有形式没内容,一首歌毫无目的地重复了一遍义一遍,教学缺乏有效性。其实,重复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明确的指向性和达成性,就是说,音乐教学需要的是那种目标明确、活动指向清晰、充满创造意识的重复。这一现象说明执教教师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在新课程中,要特别重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与设计。因为音乐课程价值体现在音乐课程目标上,而音乐课程目标则体现在音乐教学目标上,音乐教学目标则具体地体现在学段、学年、学期和学时等目标上。因此,要重视音乐教学目标的潜效应,认真研究与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紧密围绕目标来设计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音乐教学中,形式服从于目标,方法取决于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高水准的音乐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学形式的丰富,更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所隐含的鲜明意图。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GH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课程性质中“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的解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东吴时期的吴中“八绝”在书、画、算、相、棋、占梦、星象、候风等领域都有卓越的发展.其中善画的是()。
在《墨与彩的韵味》一课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了解中国画的技法,尝试运用中国画色破墨、墨破色的表现手法”所属的目标维度是()。
李老师在《学画山水画》一课中,首先要求学生自由分享有关描写自然田园风光的古诗.为学生营造古朴、淳厚的学习氛围,这说明美术课程()。
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定性为()学科。
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绘画的代表人物。
下列选项中,关于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说法错误的是()。
案例:张老师在上初中一年级《徒手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然后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
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游击队歌》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个声部在歌唱。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
随机试题
患者,男,61岁,因脑出血患右侧肢体偏瘫,说话不清,少语,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该患者的言语训练内容不包括
患者,男,40岁。倦怠乏力、低热、咳嗽3月余,伴潮热、谈中带血5天,X线示右肺上叶尖段炎症伴有空洞形成.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适于专属管辖的案件有()。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推进信息化的基本方针是(),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合同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应包括( )内容。
( )科目编码必须按财政部的统一编码方案进行编制。
自律监管的核心内容是()。
(2011年)2011年1月某化妆品厂将一批自产高档护肤类化妆品用于集体福利。生产成本35000元.将新研制的香水用于广告样品,生产成本20000元,上述货物已全部发出,均无同类产品售价。2011年1月该化妆品厂上述业务应纳消费税()元。(化妆品成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数据挖掘的是:
关于OSI参考模型层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