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admin
2019-07-02
46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课文介绍
本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另外两首诗为《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诗经》二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榆柳
荫
后檐,桃李
罗
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2.有风自南,
翼
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
扇
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
贮
清荫。(《和郭主簿·其一》)
5.平畴
交
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选项
答案
教学活动: (1)教师课件展示【研讨与练习】中的诗句,学生大声诵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节奏以及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5分钟时间思考讨论,仔细品味陶渊明的诗句,说说诗句在动词使用上的特点。 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互评,并总结评价,予以明确。 明确: 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字是名词活用作动词,“遮蔽”的意思,这本是人的动作,“榆柳荫后檐”运用拟人手法,好像“榆柳”们自觉主动地把阴凉“遮蔽”在“后檐”上似的,这就把无生命意识的树荫这一自然现象写得情意绵绵,让人读起来非常亲切。“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都有比拟的意味。“荫”“罗”两字,不仅用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 ②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翼”名词用作动词,“扇动”的意思。全句意为“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的禾苗,使得那新苗像小鸟儿扇动着翅膀一样活泼可爱”。这样,就把禾苗描写得栩栩如生,更加形象。 ③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扇”是人的动作行为,这里用来写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春风似乎对人特别有情,殷勤地传布着“微和”,人情物态显得极为融洽。 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贮”字是“藏、留”的意思。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把清幽凉爽的树荫写得具体可感。 ⑤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交”是“通”的意思,“交会,互通有无”。本是远风吹拂平畴,诗人却偏不这样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仿佛平畴与远风在某个特定的时节里相交。一个“交”字使得整句生意盎然,写出了一种飞扬灵动之感。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陶渊明诗句在动词使用上的特点。 明确: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等)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他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使人觉得格外亲切。 (4)教师出示【研讨与练习】中陶渊明诗句的完整诗歌,学生大声齐读,感受陶渊明用字的新颖、精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1V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片段选自某课堂实录,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教师使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语言呈现?请具体分析。(2)此片段遵循了语言呈现的什么原则?请具体分析。T: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吗?你可以用英语来问问。S;Doyoulikeyell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以下片段选自某课堂实录,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教学片段: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UnforgettableExperiences一课,大家可以再次阅读一下课文,然后写一篇关于AnUnforgettableExperie
以下片段选自某课堂实录,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教学片段:T: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吗?你可以用英语来问问。S:Doyoulikeyellow/apples/cats?T:Yes,Ido.Ialsolikemany
教学片段:(1)初二新学期伊始,某新任教师从音标人手,慢慢地从最基础的知识帮助学生适应初二的英语学习内容。(2)在复习完后,教师随堂进行了小测验。请对以上教学片段进行评析。
在对待学生问答时,教师应如何给予评价和鼓励?列举两种教师的评价用语。
请阅读下面一份学生的书面表达以及教师的评语,并回答问题。Hi,Suzanne,Firstofall,welcometoChina.Infact,manystudentshavethesameproblemlike
请阅读下面一份学生的书面表达以及教师的评语,并回答问题。Hi,Suzanne,Firstofall,welcometoChina.Infact,manystudentshavethesameproblemlik
下列教学片段选自某高中课堂实录,阅读后回答问题。T:Todaywearegoingtotalkabout"travelling".Mike,haveyouevertraveled?M:Yes,Ihaveev
案例:教师:下面是距离s(米)与时间t(分钟)关系的图象,请大家根据图象创设问题情境。生1:小明到小亮家问数学题,从家出发20分钟后到达距他家800米远的小亮家,小亮用了10分钟给他讲题。又经过30分钟小明回到家。生2:父亲
随机试题
A.病毒包涵体B.肺问质炎症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包括
A.PR间期固定不变,>0.20秒,有QRS波群脱落B.PR间期逐渐延长,可>0.20秒,无QRS波群脱落C.P波与QRS波群之间没有关系D.PR间期>0.20秒,无QRS波群脱落E.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特征性的心
保泰松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是
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苹果酸脱氢酶C.丙酮酸脱氢酶D.NADH脱氢酶E.葡萄糖-6-磷酸酶属于糖异生的酶是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应()。
按下图回答问题。已知波浪传播的速度为2.0m/s,波浪的周期为()。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90%×90%×90%×90%×90%=59%,请你以“过程控制的启示”为题发表一段演讲。
若矩阵A=,B是三阶非零矩阵,满足AB=O,则t=______.
Itis______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