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频繁流动,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

admin2021-06-30  11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频繁流动,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的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和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钱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选项

答案(1)差异:中国服饰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英国服饰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改变;中国服饰变迁的时间晚于英国;中国服饰的改变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英国服饰的改变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国服饰对传统保留多。 原因如下。 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近代化起步晚于英国;近代工商业起步晚,规模有限,传统经济占主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进步思想影响有限。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民主化程度高;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加深对西方的了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sR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