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
admin
2021-06-01
30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是很讲究声律的。所以我们在接触作品之初,首先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更要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仃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选项
答案
教学目标: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李凭演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教学片段设计: 一、概括大意 1.学生自由分组,讨论诗歌结构,将诗歌分为三部分并简要概括大意,教师明确。 明确: 第一部分(第一句至第四句):交代演奏的时间和环境,通过声音引出演奏者。 第二部分(第五句至第八句):描述乐曲的发展,表现乐曲之高超。 第三部分(第九句王第十四句):描述乐曲的高潮及乐曲结束后的联想。 二、精读赏析 1.学生自读诗歌第一部分(第一句至第四句),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并明确。 问题1:“吴丝蜀桐张高秋”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丝之精者出自吴地,宜作弦;蜀中桐木宜作琴身。这里用“吴丝蜀桐”代指制作精美的箜篌。“张”即演奏,“高秋”指弹奏时间。第一句交代了箜篌演奏的时间及环境。 问题2:“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两句是怎样展现抽象的音乐的? 明确:空山里的浮云(被箜篌的乐音吸引)颓然停滞在那里,不流动了;湘夫人对竹挥泪,素女也满脸愁容。诗人并未直接表明李凭演奏箜篌的高超技艺,而是通过写浮云、湘夫人、素女的“反应”,侧面烘托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 问题3:“李凭中国弹箜篌”一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诗的意思是“李凭在国都长安弹奏箜篌”。既点出了演奏者,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李凭演奏箜篌的音乐的进一步描写。 小结:在第一部分中,诗人先写琴、写声,然后再写人,时间和地点也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写具有先声夺人、突出乐声的艺术效果。 2.学生自荐朗读诗歌第二部分(第五句至第八句),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小组代表自荐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评并明确。 问题1:赏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是对乐声的正面描写。“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以声写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乐声的起伏多变。“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芙蓉泣露香兰笑”则是以形写声,运用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乐声的优美动听。“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悲抑;“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此外,“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表现乐声,使人既可耳闻,又可目睹,可谓形神兼备。 问题2:赏析“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明确:这两句写乐声由轻快转为清冷,清冷的乐声从长安城传到天界,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箜篌美妙的旋律。“十二门”“紫皇”及首句的“高秋”等意象共同营造了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唯独箜篌的旋律充盈整个世界。 小结:第二部分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表现了乐音的清脆动听。 3.师生合作探究第三部分(第九句至第十四句),探究结束后教师明确。 问题1:赏析“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明确:这两句诗承接前一句中的“紫皇”,在天界对乐音展开描写。箜篌的旋律传到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形象生动地描摹了音乐的震撼力。“秋雨”这一忧愁的意象在“石破天惊”之后出现,象征着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而雨落在地上的声响也如箜篌紧凑繁复的乐声。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特瑰丽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问题2:随着秋雨落地,乐曲就结束了,诗人为什么又连写四句?赏析“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明确:乐曲虽已结束,但诗人仍旧沉浸在乐曲的余音中,想象李凭在神山教神妪弹奏箜篌,就连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质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寒兔也听得入了神,露水打湿全身都未察觉。诗人通过回味整个演奏过程,想象仙界神灵听到乐曲时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了乐曲的美妙。 小结:通过乐音结束后的想象,进一步烘托了李凭演奏箜篌的技艺之高超。 三、课堂总结 结束语:这首诗辞采瑰丽,想象丰富,构思清奇,传神地再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的深刻理解,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g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新课标提倡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TBLTmodel)。请简述“任务”与“练习”的本质区别,并说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缺点。
设计任务:请阅读下面学生信息和语言素材,设计一节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案。教案没有固定格式,但须包含下列要点: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contentskeyanddifficultpointsmajorsteps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什么不同?并分别列举二者的几种评价方式。
词汇的呈现内容有哪些?简述词汇意义的常见呈现方式,并举一例说明。
以下是五位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的情景。Teacher1:讲授关于各种家用电器的新单词,如:fridge,washingmachine,air-conditioner,呈现相对应的图片。Teacher2:教师要求学生对比记忆以下单词im
下面是某教师在一堂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听力课的听力材料及某一个教学步骤的记录。听力材料:一篇关于世界石油争端问题的新闻Teacher:Nowlistentothetapecarefullyandanswerthequestio
下面是一堂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听力课的听力材料及某个教学环节的记录。听力材料:一篇关于世界石油争端问题的新闻Teacher:Nowlistentothetapecarefullyandanswerthequestions
矩阵的属于特征根4的特征向量是()。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你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关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案例:下面是“图案设计”教学片段的描述,阅读并回答问题.片段一教师利用电脑和投影演示一个三角形分别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后得到其对应图形的变换过程,学生观察图形,回忆三种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并归纳出三种变换的共性.片段二
随机试题
肺癌肺外表现中,以下哪项最常见
污泥厌氧消化采用中温和高温两种,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中温,原因是()。
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注册执业的工程范围包括()。
投标人应当按照()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
以下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可以通过损益转回的有()。Ⅰ.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Ⅱ.可供出售权益工具Ⅲ.存货Ⅳ.持有至到期投资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上海财大2013)将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可以通过()。
已知α1=(1,0,0)T,α2=(1,2,一1)T,α3=(一1,1,0)T,且Aα1=(2,1)T,Aα2=(一1,1)T,Aα3=(3,一4)T,则A=________。
设有幂级数(1)求该幂级数的收敛域;(2)证明此幂级数满足微分方程y"一y=一1;(3)求此幂级数的和函数:
在分布数据规划中存在多种数据分布形式,并可能产生数据同步问题,以下哪种数据不会存在同步问题?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