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昊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

admin2020-06-02  21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昊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选项

答案教学目标:找准全诗的诗眼,把握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悟诗人敢于与权贵抗争的勇气与傲骨。 教学片段设计: 第一环节:图片导入,介绍背景 1.PPT展示有关天姥山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天姥山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其特点。 2.PPT展示诗歌写作背景。 第二环节:初步朗读,整体感悟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2.听录音朗读。(学生要有目的地听,注意朗读时的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3.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齐读。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进行点评。 第三环节:细读文本,问题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明确并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1.把握文章的写作脉络。 明确:第一层(第1段)叙述梦游天姥山的原因。第二层(第2段)描写梦游之境。第三层(第3段)抒发梦游天姥山的感悟。 2.诗人开篇为什么先谈“瀛洲”?其笔下的天姥山有怎样的特点?他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 明确:诗人开篇谈瀛洲,是为了引出天姥山,突出天姥山高大、雄伟、壮丽的特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3.诗歌第2段是全篇主体,描写了诗人梦中见到的四幅图景,它们分别是什么? 明确:剡溪、著屐登山、夜间景象、神仙洞府。 4.诗人梦到的景物都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明确:剡溪——清幽寂静;著屐登山——壮丽奇绝;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神仙洞府——辉煌美妙。 5.诗人梦中所见、醒时所感似乎与他本人的经历不谋而合,那诗人因为一时失意而从此一蹶不振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没有。诗人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最后一段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他愤世嫉俗、蔑视封建权贵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6.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①想象丰富。诗人吸取了《楚辞》和一些神话中的内容及其创作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梦中的仙境,引人入胜,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尽显无遗。 ②构思新奇。诗人表面是写梦游仙境的具体情节和梦醒后的感悟,实则是在表达对权贵的憎恶,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不畏权贵的反抗精神。 第四环节:再次诵读,感悟总结 1.学生自荐参加朗诵比赛,师生共同评出读得最有韵味、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变化的学生。 2.教师总结:前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有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都具有不畏权贵、坚守纯良的高洁品质,都有追求理想生活的飘逸洒脱。学习他们的诗词作品,我们不能仅积累那些名言好句,更重要的是感悟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与价值追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r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