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王老师在讲解完“运动和力”一课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副“一小男孩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讨论。 教师:同学们,这幅图片中,小男孩使尽全力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是为什么呢? 学生1:因为汽车太重了。 学生2

admin2015-04-21  58

问题 案例:
    王老师在讲解完“运动和力”一课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副“一小男孩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讨论。
    教师:同学们,这幅图片中,小男孩使尽全力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是为什么呢?
    学生1:因为汽车太重了。
    学生2:汽车受到的摩擦太大,大于小男孩的推力,所以汽车没被推动。
    教师: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物体受外力的平衡条件,学生2的说法是不对的。
    学生3:根据参考书上的解析,小男孩的推力等于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合外力等于零,汽车才能平衡。
    教师:同学3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则合外力必须为零,大家多多体会。
    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断进行评析。
    (2)针对王老师教学中的问题,重新设计一教学片断。

选项

答案(1)本案例中,虽然学生知道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摩擦力”这一事实,但对具体的分析过程还是充满疑惑。王老师直接否定学生2的见解,却没有相应分析与提示。最后,王老师仅以赞同学生3的观点给出答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体现。 (2)引导学生分清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使学生深刻理解物体平衡的条件。 教师:同学们,这幅图片中,小男孩使尽全力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是为什么呢? 学生1:因为汽车太重了。 学生2:汽车受到的摩擦太大,大于小男孩的推力,所以汽车没被推动。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如果学生2的假设是对的,汽车受合外力不为零,汽车还能静止吗? 学生:如果推力小于摩擦力,汽车岂不是要向反方向运动了吗? 学生陷入沉思。 教师:大家忽略了一个概念,就是汽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 学生3:汽车没被推动之前,受到的摩擦力并不是最大静摩擦力。 教师:学生3的分析很准确。事实上,汽车受到的外力不断增加,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也不断增加。 学生:那么汽车在没被推动之前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为零,受到的推力和静摩擦力相等。 教师:看来,大家已能掌握物体平衡的条件了,而且能分清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BJ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