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杜甫《登高》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admin2021-06-01  17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杜甫《登高》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课文介绍
    本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篇,另外两篇为《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蜀道难》《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
    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选项

答案(1)教学目标 ①朗读诗歌,积累重点字词,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②结合诗人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深层情感,体会诗人的深沉苦痛与无尽哀思。 ③理解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与沉郁顿挫的风格。 ④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文的兴趣,提升自身的诗歌审美情趣。 (2)设计依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学习杜甫诗词,要在背诵记忆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意象,体味沉郁顿挫之感,感知诗词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与无尽哀思。 ②文本分析 《登高》是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篇。《登高》是一首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七言律诗。诗人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有想象力和联想力的意象中,借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③学情分析 学生对杜甫的诗歌及其诗歌的风格并不陌生,但该阶段的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仍缺少系统化的了解,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对“知人论世”和“意象分析法”较为陌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M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