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分子与原子”内容标准是: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材料二 某版本教材中关于“分子与原子”的部分内容如下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分子与原子”内容标准是: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材料二 某版本教材中关于“分子与原子”的部分内容如下
admin
2015-04-20
51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分子与原子”内容标准是: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材料二
某版本教材中关于“分子与原子”的部分内容如下:
【实验3—1】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表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上述生活实验中的现象,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如图3—2),还能移动原子(如图3—3)。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求:
材料二“品红扩散实验”,在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
选项
答案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对于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清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通过“品红扩散”实验,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过渡到对分子概念的描述,学生就更能理解和接受。这突出了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突出实验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ZW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沂蒙山小调》《嘎达梅林》《对鸟》分别属于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
下列描述的行为中,能够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是()。
下列哪一部不是舒伯特的声乐套曲?()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音乐教学应该以()为核心,以()为动力。
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课型是()。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为音乐教学设置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
下列四首歌曲中,哪首不是施光南的创作?()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第一次给一个出了名的“差”班上课,上课后她坐到钢琴前正要弹奏,忽然看到琴盖上有一个粉笔盒里面好像有东西在动,她先是感到奇怪.但很快的反应过来:一定是学生在搞恶作剧,里面放个小动物来吓唬老师。这位老师笑着说:
某植物在日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图4所示:(1)过程①是_________,过程②发生在位于_______的游离核糖体上。(2)L蛋白合成后转移至类囊体上发挥作用,影响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
随机试题
Idon’tthinkit’snecessaryforustodiscussthisquestionanyfurther.()
计算机网络中为了防止黑客攻击服务器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是_______技术。
胆囊无痛性肿大伴黄疸,见于()
为一位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可获得的体征有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下列哪一项职务可由特区非永久性居民担任?(2008年试卷一第16题)
工业安装工程的特征是有()。
颜色为黄色的地面标志包括()。
关于转让旧房及建筑物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的税务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