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约公元前2070年,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约公元前2070年,
admin
2019-10-09
30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成为“夏历”。
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有关中国历史早期的社会情况,引出之后社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的疑问,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有关三皇五帝、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交代清楚夏朝建立之前社会政治状况,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导入。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神话传说的讲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方便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对大禹去世前对继承人的选择和其子启与伯益、有扈氏间对王位的激烈争夺的讲述,阐明在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下的部落联盟最终趋于瓦解,王位世袭制度最终取代禅让制,夏启即位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接着,教师可以将夏、商、周王朝间的更替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在限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内的学生以历史教材给出的内容为主线,充分利用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可以适当地结合合理想象演绎夏、商、周之间的更替。表演结束后,可以由未参加表演的学生对本小组所演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凝练的语言将相关重要知识点说出。 教师活动:此时,教师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刚表演的内容进行学生间的互评,最终由教师做最终的总结和点评。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对于错误之处,要以循循善诱的态度加以指出,帮助其及时纠正。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相关提示自行阅读有关西周时期采取的分封制度。 教师活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有关西周时期各封国的具体位置,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较为深入地讲解,使学生明确西周分封制度的产生、分封的具体措施和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新模式,践行新课标的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识记和思考解答问题能力。以知识拓展为载体,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念和其他价值理念。 三、归纳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树状知识结构图,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通过对夏、商、周间的王朝更替,正确揭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演进规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习题演练,保证内容总结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4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关于“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钩码的质量是已知的,实验中可以选取钧码为被测物体。如图7.3—2,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
水平地面上方有一木箱从某一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木箱内有一弹射装置.某时刻沿竖直方向向上弹射一质量为m的小球,设小球刚发射时相对于木箱的初速度为v0。假设小球对木箱的反冲忽略不计,木箱足够高,且在下列情形中一直未落地。关于小球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案例:下面是某位教师在讲授“大气压强的存在”的教学片段。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气体内部有压强吗?我们来看一些实验现象。将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让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
结合“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简述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案例:王老师在进行初中“密度”一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不同大小木块和不同大小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师:同学们,你们在刚刚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生:所有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也是如此。师:对,非常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两节干电池、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导线若干。师:同学们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保护电路的作用,不要连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磁铁”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电磁铁”一节中的实验探究如下
案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问题:指出该生解题中的错误之处,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下题。“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我国2013年1月7~13日雾霾日数实况图。资料: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很大,引起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是指大量细微的灰尘
随机试题
淋巴瘤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
内源性致热源不包括下列物质
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
根据《检察官法》规定,由检察长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的有()。
大户型及别墅客户的消费特征表现在()等方面。
()被誉为我国“黄金水道”。
中介目标变量发生变化到这种变化对宏观经济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
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美术评价理论的是()。
耦合性和内聚性是对模块独立性度量的两个标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1】【B6】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