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将进酒》教学实录的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同学们有没有看出来,这首诗的一个直接目的是什么? 生:劝酒。 师:直接的目的是劝酒,劝谁喝酒? 生:岑夫子,丹丘生。 师:那是在哪儿喝酒啊? 生:我猜一猜,

admin2019-07-09  29

问题 阅读《将进酒》教学实录的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同学们有没有看出来,这首诗的一个直接目的是什么?
  生:劝酒。
  师:直接的目的是劝酒,劝谁喝酒?
  生:岑夫子,丹丘生。
  师:那是在哪儿喝酒啊?
  生:我猜一猜,“陈王昔时宴平乐”,肯定不是在平乐宫,那么应该是李白在丹丘生家里喝酒。
  师:其实啊,注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是在丹丘生家里面做客的时候喝酒。那么,我们猜测一下,按照常情推断,这顿酒谁请客?
  生:丹丘生。
  师:丹丘生请客。这首诗的场景中有元丹丘和岑勋,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它和前面的《月下独酌》是不一样的,《月下独酌》是李白一个人自斟自饮,自言自语,而这首诗是三个人一台戏,宾主尽欢。岑勋,生平不详,但是根据李白对他的称呼来看,李白对他很尊敬,叫他“岑夫子”。元丹丘是道中高人,又结识皇族人物,李白不管是做官还是寻仙,都跟他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这首诗有没有写到岑夫子和元丹丘的表现啊?
  生:没有。
  师:虽然没有写到,但是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我猜测元丹丘和岑夫子说了一些话,咱们有没有同学愿意扮演一下角色,再现经典的劝酒场景?其中呢,扮演李白的同学用诗文的原话,其他同学随意。
(学生踊跃举手,老师随意选择三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生1扮演元丹丘,生2扮演李白,生3扮演岑夫子)
  生1:来日方长,痛饮的机会以后还有,太白兄,咱今天就不喝了吧。
  生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生3:元兄说得对,连日痛饮,今天我们少喝一点吧!
  生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生3:太白兄呀,喝得太急啦!我们停一停,歇会儿再喝,歇会儿再喝。
  生2:“将进酒,杯莫停。”
  生1:不喝了吧,再照这样喝下去,我们家可是没钱买酒了。
  生2:“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全体学生鼓掌)
  师:好,扮演得很好啊,那同学们现在知不知道这顿酒是谁请的了呢?
  生:元丹丘。
  师:非常正确,这顿酒是元丹丘请,李白拼命在这儿劝人喝酒,劝人喝酒也罢了,最后还说,你不要舍不得花钱买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了李白很豪爽,有一掷千金的气概。
  生:李白对钱看得比较轻。
  师:还要注意一点,这时的李白如此率真,可能喝酒喝得有点多了。据杜甫讲,李白的酒量不算很大,杜甫有一首诗叫《饮中八仙歌》,说到几个人特别能喝酒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
  生:“酒中仙”。
  师:酒量不大,还这么想喝酒,还拼命劝别人喝酒,这是为什么呀?
请评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诗歌内容的。

选项

答案案例中的教师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内容。 ①教学切入巧妙,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上述教学实录中,教师以题目“将进酒”为切入点,围绕劝酒展开教学,“劝谁喝酒”“在哪里喝”“谁请客”等问题层层深入,一气呵成,看似浅显,其实蕴含深意,既指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感悟,又启发学生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体会李白的性格特点和喝酒时的情感。 ②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意识,适当点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课堂教学呈螺旋式推进,教师以引导者身份,学生以学习主体身份探究诗歌内容。上述教学实录中,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一问一答,将诗歌内容的研究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文本和自己的理解,感知诗歌内容。 ③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积累。上述教学实录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古人和今人跨时空对话,教师适当加入背景性材料介绍,使学生更能够做到“知人论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8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