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dmin
2012-04-22
94
问题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1~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1-18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
c
=16.7N/mm
2
,f
t
=1.57N/mm
2
),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假定,首层墙肢1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考虑地震组合的一组不利内力计算值M
w
=360kN.m,V
w
=185kN。试问,在满足规范剪力墙截面受剪承载力限值时,墙肢1底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2.取h
wo
=h
w
计算。
选项
A、1400
B、1540
C、1840
D、2060
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2.9条,墙肢1截面的有效高度为 h
wo
=h
w
=2100mm(已知条件给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式6.2.9-3,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式6.2.9-2,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5.4.2查得γ
RE
=0.8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eY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考试(下午)题库二级结构工程师分类
0
专业考试(下午)
二级结构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图6—1—8所示弧形闸门AB(1/4圆),闸门宽4m,圆弧半径R=1m,A点以上的水深H=1.4m,水面为大气压强。该闸门AB上静水总压力的水平分力Px为()kN。
如图6—1—7所示,利用封闭水箱测另一种液体的容重γ’。已知h1=50cm,h2=60cm,则容重γ’为()kN/m3。
两个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如图2—1—4所示,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1与T4的两个热源之间,另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2与T3的两个热源之间,已知这两个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由此可知,下列关于两个热机效率和吸热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车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0=49.2cm/s2,在小车上有一轮绕O轴转动,转动规律为φ=t2(t以秒计,φ以弧度计)。当t=1s时,轮缘上点A的位置如图4—2一17所示。如轮的半径r=20cm,则此时点A的绝对加速度aA为()
π定理的主要作用是()。
梁上无集中力偶作用,剪力图如图5—5—17所示,则梁上的最大弯矩为()。
如图5—1—18所示四种结构中,各等截面杆的材料与截面面积均相同,则在荷载P作用下,四种结构的变形能U1、U2、U3、U4之间的关系为()。
铸铁梁荷载、结构及截面尺寸如图5—5—23所示,设材料的许用拉应力[σt]=40MPa,许用压应力[σc]=160MPa,梁的许用荷载[P]为()kN。
目前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2013年真题]
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如下。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最稳定的是()。[2012年真题]
随机试题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峰280主要是由于含有以下什么氨基酸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主要鉴别是
未开封的胰岛素注射液适宜的保存温度是()。
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履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职责时,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下列朝代中,发生“焚书坑儒”事件的是()。
我国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画图说明布莱克、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设f(x,y)=,则在点0(0,0)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