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admin2021-09-26  23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老子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有关老子和孔子的图片,请学生指出图中人物的姓名和生活年代。 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将老子和孔子的生平信息简单介绍给学生,指出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提出改造社会的思想和具体举措,开启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发展时期,进而导入新课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并予以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将本课的授课内容向学生进行展示和介绍,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激起适当的学习动机。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老子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有关老子的介绍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材料内容,找出老子的主要学说观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将老子的主要学说观点进行总结:老子在认识事物上主张遵循自然的法则,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中,是道家经典著作。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师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将有关孔子和儒家学说的介绍材料分发给学习小组成员,要求各学习小组结合教材和材料,将孔子提出的各项思想主张总结成相关结论,看看哪个学习小组总结得最全而、最到位。 学生活动:学习小组成员利用一定时间仔细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组内讨论,归纳整理孔子提出的各项思想主张的具体内容。讨论结束后,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将本组的最终结论予以阐述。 教师活动:教师仔细聆听各学习小组的代表发言,并做相关记录。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对各学习小组的发言情况做简单点评,并带领学生总结孔子的各项思想主张。 总结内容如下。 (1)道德: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孔子在个体层面重视人的德行。 (2)政治: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这才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3)经济:孔子的经济思想表现为重义轻利,提倡“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4)教育: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三)“百家争鸣”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介绍战国时期社会各项状况的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条件。分析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本内容,将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相关内容加以总结,并将相关内容制成表格。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课本和材料内容,完成表格的制作。表格的具体内容如下。 [*] 教师活动:正是在各学派相互辩论中,各种思想观点相互批驳、融合,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在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设计意图】教师在讲授环节采取小组讨论、历史材料学习等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和材料内容获得相关知识,在和同学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团队互助意识。 环节三:小结作业 教师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思想家。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增添了灿烂不朽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虽然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同今天的社会生活准则相差甚远,但是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传统文化成果,将祖国的历史文明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学生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身边的图书馆、互联网等学习资源,搜集有关百家争鸣的历史典故,下节课分享给其他同学。 【设计意图】教师对本课所做的总结,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感上实现了升华。教师安排的课后作业趣味性较强,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享意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BR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