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课文第4段中说道,“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

admin2021-06-01  31

问题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课文第4段中说道,“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契诃夫在这里刻画了别里科夫怎样的形象?
    生:刻板、循规蹈矩。
    师:哪个词语能体现你所说的这种特点呢?
    生:“凡是”“千万”。
    师:找得非常准确。“凡是”,说明只要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都不会做,也不允许别人去做。“千万”,那种小心翼翼,生怕出什么乱子的性格跃然纸上。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这两句话呢?
    (一名学生读)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想要尝试的?
    (另一名学生再读,全体学生鼓掌)
    师:很好,同学们揣摩一下,读前一句话的时候,应该把重音放到哪里?
    生(齐答):凡是。
    师:那读后一句话的时候,应该把重音放在哪里?
    生(齐答):千万。
    (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自己感悟一下。
    (全体学生自由朗读)
    师:好,我们再来品味几句话,感知一下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第24段中说道,“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我们现在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读一遍。
    (一名同学读完该段,全体学生鼓掌)
    师:非常好,读出了主人公别里科夫的感觉,让我们真实体会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你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得这么好呢?
    生:用那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喜欢训斥别人的语气来读。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我们听得出来,语气比较夸张。那你找找哪一句体现了夸张的手法。
    生: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
    (教师范读几句夸张的语句)
    问题:
请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做出评价。

选项

答案①优点:题干中教师的自我定位比较恰当,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案例中,教师以提问启发的方式代替了以往教学活动中“满堂灌”的知识教授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感悟和自主探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协调性的双边活动,依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解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交流、探求问题的解答,体现了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双方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处于平等地位。例如,教师询问学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了课文中别里科夫的感觉,既是对别里科夫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思考。又是对其他学生的进一步启发,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②缺点: 第一,教师在教学互动中,缺少多元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对学生的深度启发较少。例如,第一位学生阅读后,教师未做出明确的点评,而是直接请其他同学再读,缺少即时的积极反馈和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第二位学生的朗读,教师只给予了“很好”的肯定性评价,评价过于抽象、单一,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内在的学习品质。注意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觉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不符。 第二,教师在个别教学环节中未能体现有效的启发与引导,以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思”。例如,上述教学实录中,教师直接请同学用夸张的语气朗读文本段落,限定了学生朗读语气的框架,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对文本感知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与探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0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